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美丽中国万里行

    辽宁盘锦:给鸟儿留片“绿苇红滩”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3日 11版)
    船泊红滩乐逍遥。宗树兴摄
    盘锦湿地一景。李海杰摄

        秋天的辽河口,丽日蓝天,滩红苇绿。大型工程车轰鸣着驶入海参养殖区,拆违建,推围堰,平滩涂,一派繁忙。部分已经恢复的滩涂湿地,苇浪翻滚,海鸟翱翔。

     

        长期以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直是各地发展经济的不二法则。不过,这一法则在辽宁盘锦遭到了逆转。日前,记者从盘锦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从2015年至2019年,该市拟利用5年时间,将全市现有的以养殖海参为主的8万亩池塘全部拆除,恢复成自然滩涂,再现辽河口优美天然的生态景观。

     

    “最美湿地”缘何遭破坏

     

        发源于河北的西辽河,与发源于吉林的东辽河,在铁岭境内福德店汇合后,浩浩荡荡,一路向南,在辽宁盘锦入海,成就了这个全球生态系统最完整的湿地——辽河口滨海湿地。

     

        每年四、五月份,群生的翅碱蓬长出地面,逐渐由绿变红,似一幅幅巨大的猩红色地毯,铺展在连绵百里的辽阔海滩上,与一片片绝色的芦苇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盘锦建市不过30年,这片湿地至今已戴着三顶国家级“桂冠”——盘锦鸳鸯沟国家级海洋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双台子河口海蜇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这里栖息着269种鸟类,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9种、二类保护动物34种。这里是丹顶鹤繁殖的最南限,也是黑嘴鸥种群最大的繁殖地和栖息地。

     

        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始,因石油开发、农业围垦、水产养殖以及苇业发展,辽河三角洲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围海养殖业的发展,直接导致天然植被大面积损毁,鸟类栖息和觅食地面积大量减少,近岸水质因药物残留而污染恶化。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盘锦辽河口海域滩涂上,共有753个养殖户,围海使用面积8.3万亩。为了增加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养殖户施放化肥、豆浆;为了减少、消除养殖水域中的有害生物,养殖户使用消毒普施石灰、高锰酸钾、漂白粉、硫酸铜等化学物质。这些残饵、残药、化肥和排泄废物每天通过换水排放到海区,导致海区污染严重和富营养化。

     

        黑龙江省方正县农民宋家利在盘锦海边以捕鱼为生。“10年前出一趟海,就打回来四五百斤鱼;现在一天也就二三十斤”。宋家利认为,“退养还滩”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退养还滩”恢复最美生态

     

        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人类需要生存发展,也要给鸟儿留下一片“绿苇红滩”。多年来,盘锦市委、市政府本着保护为先、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原则,宁可不开发,也要最大限度地维持湿地的原生态之美。

     

        2015年春节,盘锦市委书记孙国相亲自带队到辽河口调研;5月,《盘锦市围海养殖滩涂收回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炉。

     

        方案明确提出:利用5年时间,通过实施退养还滩项目,把辽河口海域8万亩围海养殖滩涂全部收回,种植芦苇和碱蓬草,恢复原生态滩涂,彻底改善辽河口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

     

        为了确保退养还滩工作有序、有力推进,市里制定了“积极稳妥,依法依规,公平合理,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市政府实行统一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为主进行。

     

        中国海监盘锦支队辽河口大队大队长杨秀梅告诉记者,现在,全大队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做养殖户的统计、审核工作。“合同到期的,及时终止合同;合同未到期的,不再续约。40多辆工程车进入施工现场后,已退出水产养殖1.2万亩,最大的一户退出1000多亩。”

     

        “水产养殖池塘拆除后,我们将其恢复为滩涂,然后疏通水道,恢复水系,种植翅碱蓬,移植或放流沙蚕成体或幼体。”据盘锦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晋介绍,到2019年,将种植碱蓬草5万亩,放流沙蚕10万亩,彻底修复该区域的自然生态景观和重要生物群落,形成“翅碱蓬—芦苇”植物群落错落有致的生态景观,重现“沙鸥云集、锦鳞游泳”的灵动画面。

     

        记者了解到,刚刚过去的这个“十一黄金周”,盘锦再次成为全省旅游的热点和亮点,其中,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辽河口旅游风景区、鼎翔生态旅游区等相继出现“井喷”。全市主要景区共接待来自京津唐、辽吉黑等地的游客48万人,同比增长55%以上。

     

        绿苇红滩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让盘锦退养还滩的决心更大,信心也更足。

     

        (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