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当代中国,家庭始终是国人安身立命之所,而重视家庭和家庭建设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彰显了家庭建设任务之重要,揭示了家庭建设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家庭建设的内涵要求
家庭建设包括家德培育、家庭教化、家风营造、家业兴建等方面,它们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家庭美德培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美德不仅起到调适家庭成员关系、邻里之间关系的作用,也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从源头看,家庭生活正是社会伦理道德发育的摇篮。
子女教化养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建设要把家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抓实。良好的家庭教化可以为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为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生成和巩固奠定扎实的根基。
家风营造优化。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道德面貌。纯朴、正派的家风对于子弟、家人良好道德品行尤其是家庭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巩固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家风的熏陶,会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规范和激励作用。
家业家产兴建。家人子弟是否品行端正,能否做到勤俭勿奢,决定了家业的兴败与家庭的盛衰。翻阅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训家规家书,无不告诫家人子弟勤俭持家。正如曾国藩在给弟弟信中所言,“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书积衣,总是枉然”。
家庭建设之于社会建设的意义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端蒙养、重家教,良好的家风、家教和家庭建设有利于引导家庭成员遵守家庭道德规范,形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勤俭持家、和睦友善的家庭氛围,形成守护个人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家庭建设关系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风尚。“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个文明进步、健康向上、欣欣向荣的社会,必定依赖民众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而家庭建设则是塑造人的价值观、培育人的思想品德的关键。家庭是整个社会国民道德信仰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承者,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是任何其他教育形式都无法取代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家训教化和家风陶冶,必然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对人性的升华、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形成有力推动。
家庭建设关乎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良好的家风家教和家庭氛围有利于形成团结邻里、善待他人、乐善好施的和谐氛围和文明风尚,这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有序稳定大有裨益。家风聚为民风,民风汇成国风,家庭建设不仅是修身、立家之本,更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重要根基和支撑。
家庭建设的着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人们的乡土亲缘逐渐淡薄,家族传承下来的一些良好家风家规的影响力随之减弱。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的父不慈子不孝、家庭暴力等违法悖德事件屡见不鲜,由于家教不严引发的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重智轻德、重养轻教等现象日益突出。这些家庭问题的出现,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索家庭建设。笔者认为,新时代加强家庭建设,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营造和优化家庭、社会环境以培育优良家风。优良家风的形成既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父母长辈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并以身垂范,为子女树立良好形象,有利于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形成。作为一种“无言的教育”,优良家风会使身处其中之人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之效。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也有利于家庭环境的优化,为优良家风的形成和传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良好家风又反过来促进民风世风的净化和优化。
汲取传统家训文化精华以涵养家庭美德。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始终围绕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家训文化被淡忘了,但我们绝不能否认它的文化价值和教化作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文化精华以涵养家庭美德,应着重吸收传统家训中孝敬长辈、待人以诚、勤劳节俭、和睦邻里、乐善好施等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合理借鉴其养正于蒙、家风陶冶、言传身教、实践养成、情法并用等具体做法,并结合时代需求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家训文化。
构建家庭建设协同机制以培养青少年优良品质。现代家风、家德建设既需要家庭内部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又需要学校、社会、政府等外部力量的合力凝聚。就家庭内部而言,父母长辈应该在孩子智慧蒙开之际通过训诫、劝导、感化、奖惩等方式,加强家风家规的正面教育。就家庭外部而论,政府部门应加强家庭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家庭建设的制度法规保障力度,在这方面,将“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的条款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学校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应适当融入家风家德教育内容,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大众媒体应加强“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为广大家庭提供良好家风、家德建设的楷模。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社会濡染、政府倡导相互配合、密切协作,进而形成家庭建设的协同互促机制,必将促进广大青少年优良品质的积淀和巩固。
(作者陈延斌、田旭明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