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1日 星期五

    爱情多美,婚书就该多美

    ——年轻人对婚书的希冀与畅想

    作者:本报记者 刘梦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1日 07版)
    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

    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

        “你理想中的婚书是什么样子?”在七夕抛出这个问题再适宜不过了。

     

        “爱情多美,婚书就应该多美。”在时下的年轻人看来,婚书不应仅仅是证明法律关系的一纸“文书”,也应是对爱情的个性纪念、对婚姻的庄重承诺。

     

        对于婚书,他们既有回归传统的意愿,也有彰显个性的渴望。

     

        就读于北师大中文系的何余华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民国37年的婚书图片:大红的边框里,水红的底色上,牡丹、桃花和梅花伴着两只鸳鸯水中同行,正中是婚姻双方的个人信息、结婚誓言。婚书最后是结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的签字和盖章,七八个名字和红章交叠在一起。“这段婚姻由当事人的社会关系网支撑,有很强的仪式感。”何余华说。

     

        与他持相同看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抗战时期,陶行知与吴树琴在重庆结婚,在婚书上写下“追求真理,抗战到底。为了大我忘却小己,直等到最后胜利。再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儿像我,一半儿像你。”一气呵成、情趣盎然又映衬时局,得到很多年轻网友的点赞。

     

        与回归传统的意愿同时而生的,是拥抱个性的渴望。

     

        今年刚领完结婚证的袁柳认为:“我觉得可以在现有的结婚证基础上增加内页,由领证人根据喜好自由设计部分页面。或者添加声音、影像等,制作成更有时代感的电子结婚证,能通过网络和更多朋友分享喜悦。”

     

        “我理想的结婚证,应该有一页记录下结婚时的感言,以及父母等重要亲友对我们的祝福,这样万一哪天闹矛盾情绪激动,拿出结婚证看看,也能更加冷静、彼此珍惜。”来自江西鹰潭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敖立说。

     

        “在这个科技和互联网的时代,结婚证是不是可以更‘不可思议’一点?”正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山竹(网名)的想法更为超前,他希望将来的一天,婚书能成为一种虚拟的“烙印”,在相爱的人结为法定夫妻时“植入”,政府既登记了个人信息,又能让两人日后彼此感应。“这听起来像科幻,但我相信未来的科技能够实现!” (本报记者 刘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