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球史学术论坛暨全球史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6月20日—21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6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近40篇,涉及全球史与中国历史学科发展、全球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古代亚欧大陆的交流互动、新海洋史、新帝国史等领域。除针对论文的交流讨论之外,学者们还围绕“如何推进全球史研究”畅所欲言。
关于全球史研究的必要性。学者们认为,西方传统的世界史以“文明”为解释工具,强调文明之间的不同。但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人类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生存在地球这个家园,其共同性肯定大于相互间的区别。因此,进行全球史研究,关注人类的共同性是很有必要的。全球史从产生之日起就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即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在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同群体、不同文明如何共存的问题,历史学家应当给出自己的回答,这是其职责所在。
关于全球史的研究范式和方法。有学者强调,全球史不可能是一个模式,而只能是多维视野下的全球史,采纳超出国家、民族的视角,超越原有纵向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突破。有学者概括目前全球史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实证化、微观化等,倡导中国特色的全球史研究,即站在民族国家的立场去理解世界。有学者建议,全球史研究要在理论层面尝试做宏大的问题,方法论层面确定自己的特色,技术层面进入个案研究。把全球史作为一个研究视角,开展微观的个案研究,这是与会学者的共识。
关于全球史的研究领域。学者们认为全球史不仅是一种视角,而且是一个研究领域,作为“互动区”的地中海、印度洋等区域就是全球史的研究领域,全球史学家可以找出一些类似领域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希望中国的史家能够更加充分地研究印度人、拉丁美洲人、非洲人的历史,建议对毒品与文明、“一带一路”、现代海盗与国际护航等课题从全球史的角度进行研究。
纪念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也是此次会议的一大主题。十年来,该中心在全球史译介与研究、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主办的《全球史评论》已成为引领中国全球史研究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