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6日 星期一

    点评

    《安国夫人》:继承创新并重

    作者:秦华生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6日 15版)

        为纪念抗战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国家京剧院近日上演了《安国夫人》。

        此剧是根据八十多年前梅兰芳编演的《抗金兵》改编而成。原剧的剧情是:“金兀术兴兵犯境,张邦昌卖国求荣。周大夫出都避难,朱义士弃店从军。折群雄一言定计,御外患四镇同心。破苏州人民涂炭,探金山兀术泛舟。扮渔夫阮良报信,奉父命二子擒酋。誓牺牲后堂训子,激将士月夜巡营。投金营朱贵诈降,献地图兀术入毂。女丈夫登坛点将,众英豪分路进兵。战金山夫人擂鼓,退江北兀术丧师。解军粮牛皋立功,祭忠魂刘杜伏法。”

        与《抗金兵》相比,《安国夫人》有很多亮点。

        第一,增减有度,突出巾帼形象。

        《抗金兵》也有时代局限,例如梁红玉的戏较少,全剧十九场戏,梁只有七场戏。又如“这出戏用的武行实在太多了,宋营与金兵双方都是八个靠扎的将官,梁红玉带着十六个女兵,连打下手的在内,全剧登场的演员,总在六十人以上。天蟾的台大,还施展得开。后来我在香港的利舞台也演过《抗金兵》,因为它的台小,就显得局促拥挤,好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而《安国夫人》十场戏,梁红玉有八场:南宋建炎三年,苗傅和刘正彦在临安拥兵作乱,逼迫宋高宗禅位。驻军在外的韩世忠等拟举兵勤王平叛,但又怕伤害已陷入叛贼魔掌的皇室,给金兵以乘机灭宋之机。危难之际,梁红玉接受宰相朱胜非之计,毅然抛下襁褓中的幼子,夜行数万里,疾驰秀州,与丈夫韩世忠订下稳住苗、刘,拱卫内廷,里应外合的连环计,一举平息叛乱。金兀术闻宋廷内乱,大举进犯,梁韩夫妇临危受命,金山阻敌。而金军十万,宋军八千,兵力悬殊。梁红玉审时度势,以奇制胜,训练指挥水兵,潜水凿漏敌船,金兀术兵败黄天荡。这样,大大增加了女主人公梁红玉的戏份,把她描绘成既可运筹帷幄、安邦治国的“安国夫人”,又可披挂上阵,冲锋拼杀的沙场巾帼,从而提升了梁红玉的思想境界和形象内涵。

        第二,传承有法,继承创新并重。

        梅兰芳参与创编并亲自扮演女主人公梁红玉的《抗金兵》,是一出很有舞台亮点的武戏。由于名角众多,“初次上演是在上海天蟾舞台。林树森的韩世忠,姜妙香的周邦彦,金少山的牛皋,萧长华的朱贵,刘连荣的金兀术,朱桂芳与高雪樵分饰韩世忠的两个儿子尚德和彦直,王少亭的岳飞,阵容相当整齐。尤其是林树森扮相魁梧,嗓音亢亮,很受观众的欢迎。巡营一场的二黄原板,他能翻高了唱,那可真不是容易的。还有牛皋这个角色,在《抗金兵》里是无足轻重的,硬是为金少山设的。他出场是在水战之后。经过了这样热闹的场面,要不是他的嗓子高亮好听,谁也压不住这全堂的观众了。”

        后来,梅兰芳在北京重演,就已经进行了加工,例如把“训子和巡营,从前是一场戏,未免太紧促了,现在我把它改为两场。还有梁红玉的登台点将,应该受韩世忠的委托才对,因为韩是主帅地位。”又如“朱贵混入金营一节从前是用假投降的方式,太近乎公式化了。所以改成朱贵伪装一个熟悉地理的老百姓,由哈迷蚩(金兀术的军师)找来替他们充当向导的。”由此可见,当年梅兰芳也在改进。

        原是这场水战戏,“水战打上了手,向来只对敌人的上半身刺击。打的套子,也无非是‘幺二三’、‘兜蹩’、‘腰蜂’、‘棚头’,这些武行中的基本动作。打的尺寸也比陆战要慢得多了。打几下就得停住,把身子一高一低地象征着船的波动。船多的时候,如同梁红玉《擂鼓》一场,台上有韩世忠、金兀术、何黑闼、韩尚德,四条船互相交战,这个套子,名为‘四合如意’。台下看了好像满台都是演员,由带头的领着穿梭来往,转之不休。这种场面固然热闹,其实水战根本没有很剧烈的战斗,讲究的是要走得整齐。”(以上引文均出自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

        《安》剧不仅继承了原剧的水战戏,而且加入了梁红玉训练水兵下水凿船的身段,增加了新的水战打法,令人耳目一新。

        新剧安国夫人扮演者董圆圆,是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的高徒。她扮相俊美,英姿飒爽,文武戏均有出色表现,把一位历史上的女英雄梁红玉,惟妙惟肖地展示在当今舞台之上,添加了京剧乃至戏曲画廊的沙场巾帼形象。

        第三,反思历史,蕴含更为丰厚。

        《安》剧前半部平叛戏,新增了丞相朱胜非临危不乱,内外周旋应付,才化解了内忧外患的戏。尤其剧中第七场描绘朱胜非分析大宋衰败原因:“选人用人多有不当,小人庸人祸乱朝纲。蔡童高杨四大奸党,徽宗错用作栋梁。黄潜善、汪伯彦,无才无德无人望,高宗重用做宰相。他们花天酒地,浑浑噩噩,贪得无厌,丧心病狂,拉帮结伙横竖成网,胡作非为百姓遭殃。大宋山河今如此,不在江湖在庙堂。”启迪当今观众的历史智慧,此乃编剧多年从政担任要职,对历史深沉的反思,从而使剧中蕴含更为丰厚,发人深省。

        剧中扮演朱胜非的奚派著名老生张建国,唱腔浑厚苍凉,把一位乱世之中的老臣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

        国家京剧院已经演出过由梅派名剧《生死恨》改编的《韩玉娘》,取得了成功。如今,又与时俱进,根据当今观众的欣赏口味,改编演出此剧,是对流派名剧的传承,探索出一条新路,其经验值得研究总结。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