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5日 星期日

    心像札记

    宅家宅山水

    作者:王钊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5日 11版)
    宅山水系列之一(油画) 王 钊

        自然山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无论在诗词、画作还是工艺美术中,山水是永恒的经典题材。古人常常寄情于山水,诗词中的山水有时雄浑,有时温婉,能够让人心潮澎湃也能令人心如止水。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山水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同中国的诗词一样,画中的山水其实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是借物言志的一个媒介。所以中国山水画没有透视,面对真实的山水,没有一处观景平台能够给你一个满意的中国画视角。“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家们在心中重构了真实的风景,使之呈现出宏观的状态又加入了自己的情感,成就了中国山水艺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归类艺术门类的方式已经逐渐不依赖技法和材料的应用,而更注重表达的内容和视角。如果从当代的视角反观传统中国山水画,其中不但有写实的绘画语言还有表现的绘画语言甚至抽象的绘画语言。用当代的绘画语言重温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心境,是我的夙愿。

        我带着这种仰慕之情,跑去不少风景名胜所在。不过,在今天想要目睹当年山水的景致可就不容易了。如今在拥挤热闹的风景游览区写生已经需要动用些毅力,即便在相对清静的环境中,想体会天人合一式的真正山水精神,我也是从来没能如愿。有的山水确实变了,但几百上千年过去,变化最大的还是人。总之,我一直未能找到我心中的山水。

        那一天我正宅在家里看一本宋代山水画的合集,仿佛觉得里面的画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想到这些作品已经流传了近千年,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引发过多少种感叹,禁不住又五体投地地膜拜起来,同时又为找不到自己心中的山水而沮丧。我跑到窗子前想要像小时候一样看看西山,却发现只有连绵不断的楼群。当时觉得还是放弃画这种山水的想法吧,环境变换太大了,山水精神当然就找不着了。

        我颓唐地缩回书桌前的转椅里,考虑着怎样能忘掉这个寻找山水的念头,这时我的目光停留在被我弄乱的床上:踢成一团的被子歪在一角,床单斜着从床上垂了下来。我赶紧摆了一条围巾上去,突然觉得有点马远的山水画的味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山水正在卧室东南处。这些布褶就如同山一样沟壑纵横,或像水一样百转千回,我想起小时候可以在大人腿上玩起小汽车来,想象哪里是山坡哪里是悬崖,投入起来得到的乐趣简直胜过价格不菲的玩具组合。我又翻出些衣服和床单,左摆右摆,好像回到童年的游戏中一样,我想象着山水所在的季节,想我手里的衣服山是不是该有点范宽的味道?这时候我终于意识到我想要的山水完全不是某种风景地貌,我想要的是在山水中遨游的感觉,是一种回归纯真自然的乐趣。“宅山水”就这样诞生了。

        正式创作的时候,我选择了被面常用的织锦缎作为材料,经过自己的摆放,再重新组合构图,用油画表现。展出时,有些观众觉得就是山水,有些人只觉是衣服或者是布料,有的人觉得气势如虹,有的人却觉得挺忧伤的。这些观众总问我的画到底要表现什么,我说:“这些就是我心里的山水。”山水在远方,你去了却找不到它,山水在你心里。因女性特殊的生理原因,有些时候不得不宅在家里,就像我目前这样,生育哺乳期会有一年半载。但对于一个狂热的艺术家来说,怎么能停止创作呢?宅在家里也要创作出一套“宅山水”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