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7日 星期日

    混合动力车时代到来

    作者:本报记者 刘莘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7日 06版)
    丰田“混合动力之父”——内山田竹志(一排中间)与中国技术团队工程师们在上海车展合影留念。资料照片

        日前结束的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吸引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家中外汽车展商参展。展会上,621款乘用车与观众见面,其中首发和新上市车型共计196款。103款新能源车的精彩亮相,拉开了新能源汽车在本届车展上竞相争艳的帷幕。各路汽车豪门以“创新·升级”为主题,使出浑身解数吸引世人目光。日本丰田汽车携手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展现出不凡实力,即将投入中国市场的“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混合动力车无疑是车展上的一大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双擎”是由中国技术人员研发生产的混合动力车。这是一次与第一代普锐斯研发相媲美的技术创新。“双擎”是丰田混合动力车血脉的延续,也是丰田混合动力技术在中国的品牌。新任丰田中国本部副本部长、总经理小川哲男把今年定为丰田的“双擎之年”,丰田国产双擎将“超越中国消费者的期待”。

        如今,环境污染成为世界性难题,汽车节能减排的需求更加迫切。作为汽车企业,丰田一直在挑战自我。20年前,丰田就开始了前瞻性研究,对于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汽车,他们的结论是:21世纪需要的是能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汽车。但是仅凭当时的技术,达成这样的目标几乎不可能。做“应该做的”,而不仅仅是我“能做的”——这个理念支撑着丰田团队研发了普锐斯这个高难度的项目。

        实现混合动力是环保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知。不仅如此,“出色的油耗、动力性能,操作方便”等优势更为重要。目前,全球HEV销量已经突破750万辆。当时被称作“追赶上21世纪”的普锐斯,成为丰田面向未来、技术创新的成果。

        普锐斯的成功,让丰田开始设想下一个全新的“未来”。新的课题就是“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的客户需求,在当地研发、生产混合动力车”。通过本土化,不仅使整车价格更加亲民,还能使混合动力技术在海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混合动力的国产化对技术实力及质量水准都要求极高。这无论对丰田,还是对供应商来说,都是一大挑战。

        但是,丰田毫不犹豫选择了中国。2010年,作为丰田在海外市场的首个混合动力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常熟研发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投资额高达6.89亿美元,在丰田全球6家研发中心中绝无仅有。这是丰田在华首个独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节能、新能源车零部件国产化的研发。其中,混合动力技术中的电机、电池和逆变器都实现国产。与其他研发中心不同,该中心自成立之初就目标明确,其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混合动力技术国产化的工作。为此,丰田甚至首次在海外配置了混合动力的研发团队。

        丰田在中国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在混合动力领域,中国也是拥有该技术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为了对中国的汽车产业作出贡献,并且让中国的消费者感受到混合动力的优势,丰田于2005年开始了普锐斯在日本以外的生产。2010年,“凯美瑞·双擎”开始销售;雷克萨斯品牌也引入了多款混动车型。在丰田看来,中国成为第一个混合动力研发生产基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上海车展上展出的“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非同凡响。丰田与中国合资公司的研发中心和供应商一起,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北方严寒地带等严酷环境下,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在克服了无数困难后,丰田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出了这些车型。丰田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混合动力核心零部件——即电池、逆变器、驱动桥的国产化。

        中国年轻的技术人员历经艰辛,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零开始的混合动力研发。作为中国员工专门为中国消费者研发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的问世,是近300名中国技术人员向首次进行本地HEV研发的挑战,也是丰田最先进技术的结晶。可以说,这是一次完全可以与第一代普锐斯研发相媲美的技术创新。

        丰田在华的混合动力布局已迈入第十个年头。过去十年间,丰田虽然相继向中国市场投放了多款混合动力车型,但由于价格过高等原因,其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市场。然而,随着常熟研发中心的投入使用,其混合动力总成及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混合动力汽车的价格将大幅降低,丰田在华打破混合动力僵局只是时间问题。(本报记者 刘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