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飞鸿是京剧耆宿宋宝罗先生的爱女。前些日子得知,6月10日她将从美国费城回到北京,在梅兰芳大剧院举办“五代梨园情——唱响父亲节”京剧专场演出。此刻,宋飞鸿这位奇女子那令人可亲可敬的形象,又映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初见宋飞鸿是在去年仲夏傍晚的上海。那天,夜幕刚刚降临,历代梨园名伶钟情过的“天蟾”,灯火辉煌,飞鸿身着“中国红”绣金长旗袍款步登台,她用手指着脚下的舞台意味深长地说:“70年前,我父亲就是在这红起来的,受父亲教诲,我从小与京剧结下难以割舍的情缘,今天我在这演唱是对父亲厚爱的回报。”
一段《光辉照儿永向前》,飞鸿把对父亲的爱抒发得淋漓尽致!一段与外孙女小笪诺同歌的《红梅赞》,薪火相传,情之切切。她连续演唱了20个唱段,其中有现代戏经典,还有父亲的代表作《诸葛亮出师表》《受禅台》。无论唱旦角还是唱老生,她的嗓音都是那么清亮圆润,韵味醇厚。演唱毛泽东诗词《娄山关》和自己创腔的苏东坡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她边唱边写,一时间,台下沸腾!没想到,飞鸿在千辛万苦的海外创业中,竟能把京剧研唱得如此之好,一字一腔,中规中矩,充满对艺术的敬畏。再观其书法,遒劲挺秀,颇见功力。没想到,这位娇小的女子竟然蕴含着这么大的能量!
“解读”宋飞鸿,无法绕开她的父亲宋宝罗。
说到宋老,许多人对他并不陌生。他最红的年代已久远,他的红艳却不褪色。记得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灯光璀璨的春晚戏曲舞台上,白髯飘逸的宋老边唱边画,曲终笔落,雄鸡报晓跃然纸上。自此,这位“戏台美髯公”备受亿万观众的爱戴和瞩目。我就是在那时“认识”了宋老,后来因与刘连伦先生为宋老编著自传而拜访他,聆听了他不少故事。
幼年宋宝罗可谓艺术的幸运儿,1916年他生于北京,时逢京剧盛世,他父亲宋永珍是梆子名伶;母亲宋凤云是京戏第一女丑;大哥宋紫君是位好琴师,二哥宋益俊、三哥宋益增都是北京“群益社”的好苗子。宋宝罗尚在襁褓就被母亲抱着进出戏院,耳濡目染,唱戏的天赋和聪慧就显露出来,父母便请来名师为他授艺。所以,宋宝罗7岁初次登台,三天打炮戏,便集老生、老旦、花脸于一身轰动了北京剧坛,一跃成为“平剧神童”,从此走上戏曲的星光大道。
星路并非坦途,少年得志的宋宝罗连遭眼疾、倒仓,转瞬末路穷途。他无奈惜别舞台后,又迷上誊写剧本戏考、赏学金石书画。他苦心孤诣,胼手胝足,终以一身“三艺”,登堂入室。书法,行云流水、笔酣墨畅;国画,朱墨鲜妍、栩栩如生;篆刻,气象万千、各得其妙,无一不令人赞叹!
尽管如此,宋宝罗仍对京戏魂牵梦绕。他常与启蒙画师马谌汀去观看名伶演出,又拜精通京戏的博学画家于非阉为师,再与姜妙香等擅书画之京剧名流吊嗓,不知不觉,一副好嗓子竟失而复得,于是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天津为程砚秋剧团救场,一出《阳平关》深得内外行赞赏。这次精彩亮相让宋宝罗峰回路转,又登上了阔别五载的红氍毹。
20世纪40年代初,宋宝罗挑班闯荡上海。茕茕而立中苦苦坚持,终以儒雅俊朗、铁嗓钢喉震惊上海滩,三天硬戏码打炮,唱响天蟾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宋宝罗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赏识,1954年他应邀走进中南海献演;宋宝罗宗高派,他深得高派神韵又不失个人特色的演唱得到毛主席的赞许,毛主席每到杭州必邀宋宝罗来演唱。
京剧养育、成就了宋宝罗,他有感恩之心;京剧乃国之精粹、艺之瑰宝,他有传授之使命。期颐之寿的宋老经常在自己的博客上饶有兴致地传播京剧,回答戏迷提问。最令他欣慰的是,女儿飞鸿成为自己报效梨园、弘扬京剧的同道知音。
光怪陆离中,宋宝罗厮守京剧近一世纪;筚路蓝缕间,宋飞鸿缠绵京剧于风雨中。仲夏,又是鸿雁回归的季节,6月10日,宋飞鸿将带着笪诺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再唱国粹。浓浓故土情,殷殷梨园梦,绵绵瓜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