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6日 星期六

    求同存异 如今的育儿题材影视剧层出不穷,打开电视看看无妨,但戏里戏外还是有很大不同。究竟如何带好自家孩子,还得靠父母们关上电视好好琢磨。

    育儿题材剧为何“高烧不退”?

    作者:杨杉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6日 09版)

        如今的电视荧屏,古装剧、偶像剧、家庭育儿剧三分天下。年初,古装剧和偶像剧攻城略地,占据大部分时段;近日,育儿题材剧又扛起大旗,向电视观众发起了新一轮攻势,《虎妈猫爸》《酷爸俏妈》等相继开播,接力去年《辣妈正传》等育儿剧。今年这一波剧作似乎格外“团结”——连剧名都“保持统一”。甭管是虎是猫是狼是兔,总之话题离不开“爸”“妈”。

        育儿题材剧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这话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13年初,打着“中国首部育儿题材剧”旗号的电视剧《小儿难养》开播,结束了现实题材电视剧被“婆媳关系”独占的局面。在这之前,《婆婆来了》《媳妇儿的美好时代》这类剧长期占据各大卫视,观众对于婆媳家庭问题早已产生审美疲劳。育儿剧的出现让观众眼前一亮,于是迅速席卷荧屏。此后这类电视剧一发不可收拾,《宝贝》《断奶》《小爸爸》《孩奴》等一系列同类题材剧相继播出,让电视“育儿潮”彻底爆发。随即这股热潮不仅席卷了电视剧界,又涌向综艺节目领域,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一时间,只要打开电视,看到的都是爸妈围着孩子转。

        育儿题材剧热潮已持续两年之久,为何到今日仍然“高烧不退”?现象背后自然有深层次原因。其实看看你周围就知道了:时下正是80后的一代当上年轻父母,开始面对生育难题的时候。怎么当好爸妈,怎么教育好子女,种种问题都让这些年轻小夫妻们“压力山大”。电视剧制作公司看到了这个需求,于是把明星和孩子搬到电视上来,让明星们带孩子,观众看好戏,将年轻父母育儿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和焦虑融入剧情当中,因此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诚然,一批优秀育儿剧的出现给电视荧屏带来了新的活力,也给不少年轻父母们传了些道,解了些惑。但众所周知,跟风模仿一直是国内电视剧行业的一大顽疾。几乎每一种新题材、新类型,在兴起之后都难逃此劫。电视育儿热潮持续至今,一部又一部同类型剧作接踵而至,即使部部都是精品,也难保观众一直看不腻。题材雷同,剧名撞车,如此持续下去,过不了多久,“亲子大战”也将如“婆媳大战”一样泛滥荧屏,让观众唯恐避之不及。新题材的出现对于电视剧的创作和创新自是好事,但太多同类作品扎堆出现难免形成“高烧不退”的病态局势。因此,电视剧行业还是要多点理性。

        此外,有些质量不高育儿剧,不仅不能正确引导观众,反而会成为育儿方面的反面教材。比如,一些育儿剧,不乏离谱、荒谬的育儿情节。有些电视剧只是将“孩子”作为噱头,演的还是老套的家长里短戏码,“生儿育女”只是沾上个话题的边儿。对于这些育儿剧,父母们打开电视看看无妨,但戏终究是戏,跟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究竟如何带好自家孩子,还得靠年轻的父母们关上电视好好琢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