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7日 星期一

    见仁见智

    戏曲表演人才培养应遵循戏曲规律

    作者:艾莉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7日 15版)

        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主办,天津艺术职业学校和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承办的第三届京剧专业中青年教师高级进修班,近日在京举办汇报演出,57位来自全国艺术院校的青年教师在刘秀荣、张春孝、刘长瑜、刘习中、陈国卿、刘琪、苏德贵等京剧名家的指导下,演出了《虹霓关》《打棍出箱》《四郎探母·回令》《时迁探路》等折子戏。青年教师们踊跃参加进修班的学习,但有些学校领导却认为此举影响学校教学而不予支持,而且当今戏曲人才的现状不容乐观,引起了京剧名家们的关注和忧虑。

        据悉,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去年组织有关京剧艺术家、教育家赴京津沪冀鲁等地,对京剧中专及戏曲专业教育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发现,目前戏曲教育有“三缺”的现象,即缺少技艺顶尖全面的艺术人才,缺少大师级的老师,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而造成这“三缺”的原因,一是近年来戏曲学校和戏曲专业总体在减少,有些戏曲学校改为综合艺术学校后,干脆取消了京剧专业;有的戏校行当不全,如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居然没有丑行教师。二是戏曲人才的培养不够科学,戏曲人才特别是表演人才,属于特殊专才,对生源要求特殊,培养周期长,难度大,淘汰率高,成才率低。而现行的教育学制,是按通才来培养人才,学生寒暑假时间过长,课程设置学时缩短,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功不扎实,学习剧目太少,毕业后去剧院团无法适应演出需要,出现优秀人才的概率更低。三是目前戏曲艺术院校严重缺乏既懂戏曲艺术规律又具备现代教学理念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中青年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四是学生在校期间舞台实践少,很多学生几乎没有机会登台,严重影响了戏曲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毕业生的质量。

        于是,在国家京剧院的排练场,笔者看到,由新人付佳、张兵、白玮琛、谭帅等担纲主演的传统剧目《白蛇传》将于5月3日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在排练中,艺术指导杜近芳与叶少兰不时打断排练,纠正演员们的念白及动作。这些青年演员均是在校期间获过奖的优秀毕业生,但显然对这整出的大戏并不熟练。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主任舒桐对此亦有苦恼,过去戏校学生毕业后起码会60多出戏,而今学生学历高,会的戏却很少,而且有的专业成绩突出的毕业生,却因一两门文化课不及格而进不了重点剧院团。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顾问刘长瑜等京剧名家认为,戏曲教育出现的这些问题,在于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戏曲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对戏曲专业人才按照一般院校的通才进行教学管理,造成虽然教学经费不断增长,但培养的人才从数量到质量出现下降滑坡局面,优秀人才更是难以脱颖而出。为此,有专家希望戏曲教学回归行业管理,鼓励戏曲院团四十五岁以上优秀演员到学校任教,同时为在校学生舞台实践创造机会,形成剧院团与戏曲学校教学人才流动、教学相长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按行政大区调整和完善戏曲艺术院校设置,形成各自培养侧重和特色,优势互补,满足我国戏曲事业发展对后备人才的需求。也有专家认为戏曲人才培养应走非遗传承的路子,遵循戏曲艺术规律,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戏曲专业人才。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