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外幻境》组照在艺术摄影(创意观念)组获得2015年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这是其中一幅作品,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幅。因为它是2011年7月在青藏高原的艰苦创作中,与时间赛跑抢拍下来的一幅作品。
说到摄影,很少有人认为风光作品也是瞬间艺术。其实不然,风光摄影也是不折不扣的瞬间艺术,而这个瞬间取决于春夏秋冬、雨雪云霾、晨午暮夜的瞬息万变。
那次创作的路线是从川藏、滇藏南线进,到达拉萨后向北由那曲向东、再从川藏北线出,历时22天,行程约9000公里。由于假期有限,我们每天必须跑够400公里的路程才能按期返回出发地——焦作。一部越野车3个人日夜兼程替换着开,午饭基本上都是在车上就着白开水吃干粮,晚上经常到半夜才能找到住宿的地方。7月19日那一天,我们的行程计划是由西藏昌都的江达县进入四川甘孜的德格县,当行驶到川藏交界处时,已是傍晚,正昏昏欲睡的我突然看到远处一座不知名的主峰被落日的余晖笼罩,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异常神秘耀眼。我一下子清醒了,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催促驾车的影友老魏:开快点,争取在日落前赶到山脚下!
车速明显加快,可是刚过了一座小桥,遇到一位藏族女孩赶着一大群羊在路上慢悠悠地走着,夕阳斜射在小女孩与羊群身上,勾勒出非常美丽的光影轮廓。平时要是遇到这样的场景,大家肯定会下车猛拍一通,可此时我们心里感应着神山的召唤,没一点停下来的意思。老魏怕惊了羊群,没有按喇叭,跟在羊群后面慢慢往前开。汽车的发动机声还是惊动了可爱的羊群,频频回头看着我们左右乱跑,没一会儿,车的前后左右布满了羊群。我压抑着内心的焦急,观察了一下羊群说:老魏,靠路右边一侧走。看到我们的车在往右靠,聪明的藏族小女孩明白了我们的意思,驱赶羊群慢慢靠到公路左侧,车很快摆脱了羊群。
急行了大概20多分钟后,我们终于赶到了山脚下。此时光线已很昏暗,主峰上已经没有了光线,只是侧峰上尚有一抹透亮的残阳。我急忙喊道:“停车!熄火!抄家伙!”然后迅速抱着相机跳下车,顾不上从后备厢拿三脚架就趴到引擎盖上,屏住呼吸横幅竖幅一气儿拍了近20张。整个拍摄过程也就一分多钟,山峰上的一抹残阳就迅速消失了,天色顿时黑了下来。望着夜色中高大巍峨的山峰,我长长出了口气,此时的深呼吸是那么酣畅淋漓,也只有摄影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兴奋与快乐。
到了宿营地,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笔记本接上读卡器仔细一看,这抢拍的片子中只有一张是基本满意的。我暗自庆幸拍摄时的一整套动作是那么迅速、连贯和精准:一是在车上就将相机的感光度调整到了ISO1000,在昏暗的环境下用红外相机曝光速度依然达到了1/60s;二是没去后备厢里拿三脚架,赢得了最佳拍摄时机;三是因地制宜找到了当时拍摄条件下的最佳依托,得到了基本满意的清晰影像。可以想象一下,假如这次拍摄失败,即便是在野外住下来再苦等一天,也不一定会有今天这么雄浑壮观的天空。虽然每天都会有新的风景,可不一定是我想要的风景。
这次拍摄也有遗憾之处。在拍摄山峰时,头顶上一直盘旋着一只展翅鸣叫着的雄鹰,尽管我用余光一直关注着它,但它始终没能进入到画面中理想的位置,只好拍了几张雄鹰翱翔的英姿作为资料。现在回想这段经历,假如能够早到半个小时,这幅作品可能会更加完美。尽管金像奖创意观念类摄影允许后期制作,但为了记住这个教训,我审慎再三,没有把雄鹰添加进去,保持了摄影语言的客观真实性。
这段拍摄经历至今让我刻骨铭心,印证了摄影人常说的那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作者为中国煤炭摄影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