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拍摄于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的花灯场面。说起云南花灯,人们马上会想起弥渡这个地方,大理州弥渡县素有“滇西花灯窝子”之称,当地有句老话“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密祉乡的正月十五花灯节更被称为“东方狂欢节”。元宵节期间,我来到大理州弥渡县的密祉乡,度过了一个充满汉族传统年味的正月十五“东方狂欢节”。
从昆明乘车沿昆楚—楚大高速公路西行300公里就到大理。大理是滇西的重镇,古时是云南政治经济的中心,南诏国故地,古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至今仍是昆明至丽江、昆明至保山的十字路口。弥渡是大理州南部的一个县。正月十四早上,我从弥渡县坐车去密祉乡,车程大概40分钟。打开车窗,冰凉的空气灌进车内,深吸一口气,精神很是清爽。我满载着内心的激动和向往,很快就到了密祉乡,住在乡镇上的一个农家乐旅馆。离旅馆不远有一条叫“文盛街”的地方,是密祉乡的一个古镇,以前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驿站,而现在古镇上的“扎灯”手艺在整个密祉乡首屈一指。听当地人说,“扎灯”一般由村里老人带头设计,手艺代代相传,为了让自己村的灯脱颖而出,老艺人们也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甚至是几经周转到省城昆明购买扎灯的材料。
每年密祉乡各村都沿袭这样的风俗:生了小孩的人家做灯头,组织全村从正月初一开始扎彩灯、排节目、接灯神、跳门户灯,直到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到乡上参加闹花灯盛会。扎灯、唱灯、崴灯、看灯,已经成了密祉人生活的全部,而正月十五闹花灯也成了人们一年中最期盼的盛会。
正月十四夜里,各个村子都要举行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请灯神”。这样的民俗活动很有意思,全村一起出动,到寺庙中将灯神迎接出来,老老少少洋溢在快乐的气氛里。村头、村中、村尾共有三口井水,大家迎着灯神,分别到三口井前祈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一路上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舞龙和打鼓手多为小孩儿,让我感到花灯窝子的花灯文化“代代相传”由此而来。这些孩子追逐着“灯神”的脚步,将一种乡土情结深深烙入内心。
到了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各个村出席花灯盛会,举行“赛灯”活动。赛灯是重头戏。届时各个村子的花灯队轮流上阵,拿出各自的表演绝活,有的耍狮子,有的舞彩龙,有的跑旱船,还有站在3米多高的高台上的“牛郎织女”给大家表演民间歌舞小调。5000多人的花灯表演队、5万多人的观灯群众,把“东方狂欢节”的盛名演绎得名不虚传。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儿童,都陶醉在花灯艺术的海洋,就连不会走路的幼儿也趴在大人的背上,感受着花灯艺术的滋养。花灯盛会一直持续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人们的热情丝毫不减。
正月十六闹完花灯后送灯神,整个花灯盛会结束。花灯盛会让整个密祉乡疯狂,整条街道人山人海,成为真正的狂欢节。我站在屋顶拍照的时候,不由感慨,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小乡镇如此沸腾。在这里,你看到的花灯已然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融汇在当地人的身体里、民族血脉里的文化精神。
三天的弥渡行程很快就结束。这一路的精彩点点滴滴印染在我心间。传统文化的震撼力让我忘记了旅途的劳顿,我有义务记录下它,并且告诉我周围的所有人,在传统节日出门看看,你将收获更多的精彩。
(作者单位: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