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正午时分,一架客机缓缓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至此,由解放军第302医院奉命独立抽组的我军第三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的115名医护人员,鏖战西非185昼夜,圆满完成抗击埃博拉任务,全部返回祖国。
埃博拉,本是西非一条美丽而静谧的河流。如今,它却成为一种“超级病毒”的代名词。
2014年5月,这种凶残的病毒悄无声息地潜入西非,塞拉利昂成为重灾区。9月12日,接到紧急抽组援塞医疗队命令的当天,302医院2小时完成人员抽组,72小时完成方案制定和人员防护培训,迅速筹措80余类150余吨物资。9月16日,由31名传染病专家和护理人员组成的我军首批援塞医疗队紧急出征。历经18个小时的辗转飞行,5个小时的地面颠簸,当地时间17日上午,医疗队抵达塞国首都弗里敦。
快点!再快点!到达驻地,放下行李,队员们顾不上吃饭,来不及调整时差,迅速赶往位于弗里敦市郊的中塞友好医院实地察看、熟悉环境。当天下午,医疗队通过大使馆紧急协调中资机构调派车辆,冒着倾盆大雨连续奋战,将货机运抵的首批46.8吨物资,快速从机场转运到200公里外的中塞友好医院。
医疗队迅即从“零”开始对塞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医疗队的心愿是,不仅要救当地人民于危难之时,还要为他们将来的卫生健康提供保障,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传染病防治队”。队员们身着11件防护用品,遵循36道穿脱流程,冒着35℃以上的高温,从基础防护和基本救治知识入手,采取示范教学、分批分组训练、情景模拟、录制视频等多种方式,一丝不苟地对塞方护士、药师、保洁员、信息员和抽血员进行集中培训。连日高强度的工作,使得许多护士体力严重透支,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有时连饭都吃不下,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他们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早一天把塞方工作人员培训合格,留观中心就能早一天启用,病人就多一分生的希望。经过10天的艰苦努力,首批89名塞方工作人员全部通过考核并持证上岗,比原定半个月的培训时间缩短了5天。
面对陌生的地域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特别是随时被感染的风险,全体队员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代表队”、军队的“冲锋队”和完成任务的“战斗队”,直面生死,忘我工作,始终坚持零距离观察、治疗和护理。他们配制药品套餐1200余份,调剂药品124批次,发放各类耗材69780件,配制消毒液35.7吨,共收治埃博拉疑似患者773例,确诊285例,治愈率达50%。
36岁患者艾玛的婆婆、丈夫、儿子、女儿相继死于埃博拉,入院后一度拒绝接受治疗。护士张洁利和孙娟用英语耐心开导她:“加油!你是最棒的!”“我们和你在一起!”每次查房时,医护人员总会捎上用英文写的祝福卡片,拉近与艾玛的距离。艾玛康复出院时眼含泪花说:“能遇到中国军医我是幸运的,感谢中国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