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5日 星期三

    “带着问题去,找着答案回”

    ——第四军医大学官兵赴延安现场教学侧记

    作者:王立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5日 11版)

        喝着延河水、吃着小米饭成长壮大、从延安出发一路向前的第四军医大学,清明前夕,把学习教育课堂搬到梁家河村、七大会址、照金革命纪念馆、薛家寨革命旧址,300余名领导干部、专家教授、科室支部书记和政治理论教员“对话”革命先烈,沐浴延安作风,荡涤自身垢污。

        “带着问题去,找着答案回”,这是多数培训学员出发前的想法。寒假期间,在学校政治工作会议上,25个部门和单位,翻箱倒柜查问题,刨根究底找原因,梳理检查出上百个问题。

        问题晒了,脸红了,汗也出了,根本原因在哪儿?“思想是首位的,身处大城市受到的诱惑多,长期不打仗积攒的毛病多,我们要时常对广大党员干部敲敲警钟、亮亮红线。”听完延安大学谭虎娃副教授的“整风运动与整风精神”,走出七大会址,指着山坡上老一辈领导人住过的窑洞,学校政委戴旭光说。

        依托红色资源搞教育已成为第四军医大学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家不放过一张图片,每个人紧紧跟着队伍聆听讲解,生怕漏掉一个信息点,好像都是第一次来这里。殊不知,大家全部到过延安,有的甚至已来过十余次。“我每来一次,思想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主任刘雅说。

        从国道到梁家河村,大约15分钟车程。一路上,两边全是当年知青带领村民打的坝,现在早已栽满护坡的松树。经过“知青淤地坝”,村部出现在大家眼前。这个小山村当年贫穷的景象早已不见踪影,现已拥有“全国先进党组织”等近10项国家级荣誉。“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整整度过7年,住窑洞、睡土炕,忍受跳蚤叮咬,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加入中国共产党。”延安大学王东维副教授的讲述,使大家对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情况有了深入了解。杨安钢教授曾经历过那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他说:“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两种精神,一是信仰坚定,他8次申请入团、10次申请入党;二是创新实干,带领村民打坝造地,修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