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2日 星期日

    浓情重彩拾朝华

    作者:邓郦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2日 11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梦想未来信和纪念封(设计) 邓 郦

        小时的我就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最爱伏在奶奶的腿旁,看她用一双巧手随心剪出各色美丽的窗花,小花小草、小鱼小鸟……尤其在春节时,各样的剪纸,贴在窗子上红红的,阳光隔窗洒进来,漂亮极了。在崭新的时代里,在年轻的呼唤中,传统文化于我记忆深处慢慢清晰而深刻起来,那么熟识亲切,又是如此焕然勃发。

        对传统文化的情有独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梦想未来信和纪念封的设计之中。而中国邮政未来邮局在大栅栏琉璃厂开设梦想驿站,让传统与未来联结,又为这些设计搭建了更具说服力的平台。

        在一个欲雨未雨的周末,我漫步在琉璃厂文化古街。古旧的巷道,青青的石板路,黑瓦绿柳间,传来悠扬的声声吆喝。最吸引我的是一个粉盒。盒上刻画有五个活泼俏皮的小娃娃,为夺得莲子而使出浑身解数,其中一个满载而归,还有一个娃娃将莲子高高举起,以免被另外三个夺了去。纹饰所刻画的场景惟妙惟肖,热闹非凡。细问方知,此画名为“五子夺莲”,意寓多子多孙;因“莲”与“连”谐音双关,又含“连生贵子”、“连中三元”之意,体现了古人渴望儿孙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心理。

        小图案蕴含大文章,方寸即是乾坤的缩影,我深深感叹于中华智慧的博大精深,也于“五子夺莲”图中窥见了一份“可遇而不可求”的惊喜,“元宵节”版梦想未来信的思路由此开启。

        在确定了“欢度上元节,唱响中国梦”的主题后,那五个“争莲”的童子立刻闯进我的脑海。光溜溜的脑袋,肥嘟嘟的脸蛋,胖乎乎的小手,乐呵呵的笑脸,敦实可爱的传统中国男娃娃形象,谁人看了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再用数字“五”,暗合“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之意,表现“五福和合”“五福临门”“五福捧寿”“五子登科”等美好祝愿,为画面注入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两个娃娃身姿摇摆,舞动色彩缤纷的长龙,龙身过处云动风起,寓意“龙腾万里”。此时的画面,只能算作“单一的动”,如何实现“多层面的互动”呢?我加入了手持龙球的娃娃,在龙头前面弓步亮相,姿势矫健却憨态可掬,嬉闹挑逗中平添了不少的趣味。只有画面却无声效的烘托,也会让整个设计大打折扣,我在舞龙的身姿百态之外,加入一个小儿吹笙配乐,整个图景顿时立体起来,实现“绘声绘色”的圆满效果。说是“圆满”,我却还觉得缺点什么。四位童子炫舞高声、好不痛快,何不再加入一个弟弟,着一身红衣,环一缕红绸,在旁侧观望哥哥的表演,显出一副慵懒、稚拙、娇嗔,更是可爱至极……如此,一静一动,一勤一懒,更有古词《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祥和与甜美,彰显出现代文明的人文气息。

        节日有节日的色彩,中华有中华的味道。在童子们活泼喜悦的模样之外,配以金黄色为主调的炫彩烟花,绽放如生命,紧扣吉庆祥和的节日气氛。邮资选用最具传统特色的中国结形象,象征幸福安康、万众齐心,更好地烘托喜庆气氛和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画面之外,我选用了“六年”字样的典淳平正的缪篆印章。“六年”是梦想未来信的时空邮驿功能的描述,即现在邮寄出这封信,6年之后(以2014年创作时间为准)的2020年才会收到。用千年的篆体和中国印表现梦想未来信的内涵,乍一看,是古典,是传统文化;细细想,是未来,是年轻的梦想!

        在红色印章的一旁,我加入两行字“我的2020梦想”和“My 2020 Dream”,古老中华的汉字与西方国家的文字“狭路相逢”,刻意为英文做出的浮动排版,寓示这不是对抗,而是包容与交融。在缪篆印章的一侧,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互、古老经典与现代时尚的碰撞,更为突出和鲜明!

        春来遍是桃花水,绿树浓荫夏日长,菊黄橙红秋风动,寒冬万物色青芒。承着古老先人的勤劳与智慧,我愿与所有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一同,用真心祝愿祖国,用脚步见证梦想,用双手开创未来。

        与其说我在设计的是一枚枚未来信和纪念封,不如说我在拜访着一个个光阴的记录者。无论是时间流逝的痕迹,还是季节转换的心情,均可写下你愿意与这个世界分享的每一次感动。

        (作者为中国邮政未来邮局设计组主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