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0日 星期二

    文化视角

    互联网时代 变换的时代

    作者:杨吉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0日 16版)
    《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新世界》 徐昊 马斌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都说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影响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使得人类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然而,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因为太过宏大。一来无法面面俱到,挂一漏万;二来担心浅尝辄止、泛泛而谈。如果要结集成书,在已有的出版物中,有两部作品倒是能给一些写作上的借鉴。一本是编年体例和词条方式的《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干脆对重大事件事无巨细逐一记录;或者是专题式的《信息简史》,从信息传播的历史演变切入,以点带面。

        面对“互联网如何构建新世界”这样一个话题,《时代的变换:互联网如何构建新世界》一书作者徐昊和马斌便选择了后一种写法,即主题先行、议程设置。在本书中,他们先后用科技、媒介和人文三个脉络(视角)梳理了数字时代的演进过程,同时也对互联网发展本质和规律进行了总结。他们提出,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千变万化的,仅用大数据时代、连接时代、扁平时代、粉丝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化时代等,是无法穷尽和清晰描述的。最好可能也是最无奈的方法,权且只好用“变换的时代”来形容。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认为,在这种巨大的、剧烈的变换中,有三个方面迹象明显:一个是“科技在换代”,一个是“科技在延伸”,还有一个是“人文在更新”。

        科技在换代,两位作者分别从网络、硬件、软件和应用四个角度归纳了网络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例如,对网络而言,先后经历了移动网络取代固网、数据业务取代话音业务和无所不在的物联网三个阶段;在硬件方面,则是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Pad取代PC和时下的多屏竞争;在软件领域,智能OS取代Symbian,移动OS取代桌面OS以及移动APP取代PC应用;最后是应用层面,也是三个阶梯——通信的移动化、媒体的社会化和世界的网络化。不难发现,换代的科技,其“出风口”在于全球一体化、多媒体融合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媒介理论界巨擘,加拿大人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里曾说:“媒介就是信息……一切技术都是人的延伸。”那么,媒介又是如何延伸的呢?在徐昊和马斌看来,“媒介的延伸”(或“催生”)得益于上述的“科技的换代”,具体而言,信息在承载方式上,先后侧重了文字、形象两个媒介;信息传递的数量则是从经验时代一步迈进了大数据时代(以及近来热门的“数据可视化”概念);而最终信息传播的结果是,从以往的不透明时代变成了如今信息日益透明化的时代。

        科技的换代、媒介的延伸,最终都会引起人和社会的变化。当然,按照拉里·唐斯在《颠覆定律:指数级增长时代的新规则》一书中的观点,技术会呈指数增速变化,但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变化非常缓慢。而在徐昊、马斌看来,媒介更新势必对人文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加以梳理,大致有四个方面:思维方式更新,从理性时代到感性时代;时间感更新,从慢时代到快时代;空间感更新,从科层时代到扁平时代;目标感更新,从奋斗时代到娱乐时代。这些影响又将导致商业模式和商业规则发生重大变化。

        本书围绕“时代的变换”展开,实则探讨了从移动互联到感性娱乐诸多时代。书名也正源于此。两位作者,来自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均担任移动互联事业的要职。公司平台本身为他们观察与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翔实数据,而长期的一线实践又为他们对问题意识极具敏感性。如他们所说,在这个变换的时代里,不少传统企业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甚至包括微软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即使是身处其中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也未必能把握住自己前进的方向,因为这次变换来势太强、速度太快,它已经超越人类积累的经验。

        包括本书的两位作者在内,虽然很多人对于当下这个时代的描述难免会有“盲人摸象”的困扰,但这并不妨碍去探索和发现的念想和必要性。即便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描述了时代变换的方向和未来的大致样貌,但它替代不了我们每一个身在其中者的思考,而这思考就是:巨变时代,我们身在何方,又去往何处?

        (作者为浙江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系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