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在会见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奖代表时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由是观之,新闻界目前正在开展的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实践载体。
我理解,“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的核心在于“讲好中国故事”,因为好的“中国故事”必定融注了“中国精神”,蕴含着“中国声音”。因此,“讲好中国故事”理应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要讲述好的中国故事,其二是要把好的中国故事讲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光明日报在此次“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开局良好,成绩喜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领导带头深入生活。当今之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渐次拉开,吹响了各行各业的进军号;“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了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创新活力。伟大的时代催生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作为新闻媒体,要想反映火热的生活,就必须走进生活,深入生活。这也是“行进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路上,你才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在基层,你才能倾听到真实的故事。此次光明日报在组织“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领导带头。总编辑何东平和副总编辑李春林、刘伟、沈卫星、陆先高,编委张碧涌等先后奔赴珠海、上海、青岛、惠州、广西、河北等地深入基层采访,撰写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情感、有内容的好故事。这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开了个好头。
其次是提炼精髓选好故事。改革的时代,中国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的故事,或悲壮或励志,或神奇或曲折,或寻常或琐碎,这就需要记者们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沙里淘金,去粗取精,选出好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我以为,那些能为社会凝聚共识,为改革汇聚合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的人和事,就是能够“弘扬中国精神”的好故事;那些看似平凡普通却意味隽永,能够映照出时代光芒的凡人小事,就是能够“传播中国声音”的好故事。以此为评判标准,像《吴立新:海洋梦 赤子情》《寻找大地上的亮色——作家李春雷的故事》《马桑树,花开光荣院》,就是这样的好故事。
再次是生动形象讲好故事。好故事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人和事,接地气,带温度,但是要将好故事在媒体上准确地呈现出来、传播出去,就有个再现的技巧问题。也就是说,要把好故事讲好。怎样才能把好故事讲好?《光明日报》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一是真实,原原本本,原汁原味,不夸张,不拔高。比如,《寻找大地上的亮色——作家李春雷的故事》,一开始用白描的手法仔细描绘了李春雷书房的陈设,然后通过“小白板旁贴有一张A4纸”,引出了李春雷“走向生活”“走进生活”的故事。二是生动,注重细节,还原场景,不说教,少议论。比如,《吴立新:海洋梦 赤子情》,讲到吴立新带着妻子儿女受邀访问青岛以决定是否回国时,女儿的那句“爸爸,我同意和你回国”,就令人印象深刻。再比如,《马桑树,花开光荣院》,讲述了贺晓英28年来悉心照料117位革命老人的故事,结尾时,复述了贺晓英自己的话:“我没什么大追求,也没什么业余爱好,每天就是做些平凡事。光荣院里的老人幸福,我就幸福。”这朴实的大白话,读来令人动容。可见,真实是“血”,生动是“肉”,有血有肉,才能成就“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