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现实价值

    作者:杨鑫铨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8日 13版)

        对于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内涵、价值诉求和实现方法上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其一体化在教育对象主体性、教育方法生活化、教育手段科学性和教育环境优化等方面实现理论创新和方法论自觉,是“新常态”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更加明确

     

        主体性教育强调要把发展人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促进教育过程的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都是以马克思人学理论为指导,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关注教育对象的需求与发展,激发教育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创造力。无论是“人文关怀”还是“心理疏导”,其前提都是以“人”为主体,做“人”的工作,以解决个体差异性问题为条件,以培养人、发展人为目标,突出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文价值与人类情感的共同投入,人文价值引领,帮助教育对象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教育主体真正立起来;“心理疏导”导入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让其体现主体自觉;二者共同作用,同时发力,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只有教育对象的自主性发展,并通过实际行为为教育对象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对象才能更加易于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并能够感觉到来自党、国家、社会和集体的温暖。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严肃性有余,教育方法存在脱离教育对象政治思想与生活实际的现象,无形之中拉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的距离,使教育对象不容易接受和认同。而“贴近生活”“切合现实”的教育方法既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政治化”,摆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食人间烟火”的表象,弱化了教育对象可能存在的抵触心理,又保障了思想教育效果的实效性。

     

        人文关怀不是生硬和空泛地宣讲人文思想,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层面展示人文价值的存在和引导。心理疏导也不是仅仅限于心理咨询和治疗,而是从每个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体验上,引导公民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感悟世界和融入世界,并形成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恰恰就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起出发,贴近教育对象的真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入手,在充分掌握教育对象的实际困难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的过程。显然,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才能真正接地气。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加科学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既融合了社会学、伦理学的学科知识,又依赖于心理学的学科知识,而且在其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遵从相关学科的科学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思想碰撞,更在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科学化的提升。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问题”“道德问题”“生存问题”及“心理问题”等对象细分细划、区别对待的科学态度,又体现了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将解决当下问题与解决发展问题相结合的系统观;既符合“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客观规律,又遵从了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教育原则。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加大了现代心理咨询技术的介入,在其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支撑下融会贯通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断创新实践方法,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科学化的进程。如感染教育法、冲突缓解法、渗透疏导法、心理咨询法等,针对个体的差异性和问题的独特性,选用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再仅靠泛化的“灌输”和“说理”等单一手段来实现其功能。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导向、约束、激励的功能。当前,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仍在支配一部分人的生活追求和审美取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可以通过依法治国在制度上有效治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但同时更需要通过涵育我国人文关怀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以改善和优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精神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把人类优秀的文明积淀,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持久发生影响的智慧成果内化在人的心理习性之中,从人的认知和心理上形成先进文化的价值同构。同时,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更加从整体上和精神内核上提升、净化现实精神产品的品质,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内外部和谐统一和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国精神文化场,克服了重制度环境轻精神环境的倾向。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文关怀对心理疏导具有统领和指导意义,决定着心理疏导的方向,也是心理疏导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心理疏导对人文关怀具有基础和辅助作用,对人文关怀具有促进性。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思想与心理的交互共振,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异曲同工、相得益彰,形成协同效力,发各自未发之发,其价值增量在于更加关注人的尊严、人格、情感等人性因素,关心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受教育者更加自觉地从思想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心理上增强个人对国家、民族、社会等共同体的认同,行为上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