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7日 星期六

    热点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作者:丁子信 黄少安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7日 11版)

        县域经济作为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多种经济活动交织而成的、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过去30多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以初级工业化为目标,以GDP增长为核心,低层次、粗放型、过度追求规模和速度的传统工业化发展路径。一方面,多数以农业为主的县过度追求发展工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倾向,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额度,一味降低门槛,甚至不惜牺牲资源和环境,导致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失衡,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仍受到政策和体制性障碍的束缚。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劳动力、土地、市场等资源禀赋的条件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由高速增长到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新阶段,特别是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四化”同步发展、“五位一体’建设的协同推进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进入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认识这一新常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协调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从数量型、粗放式增长到质量型、集约化增长。与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有关,我国县域经济过去以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GDP增长为主要目标,简单、粗放,科技含量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生态恶化日益严重,加剧了经济生活中的一系列矛盾,严重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对环境的压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县域经济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特别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较发达的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民营经济发展活跃。

        二是产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业发展是农村城镇化的基础,也是农村城镇化的直接动因,农村城镇化则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依托。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往往经历牺牲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而新型工业化则与农村城镇化紧密结合。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更多,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不可能让现有农村人口都涌入已有城市,农民就地城市化和市民化将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已有的县城和其他小城镇的扩展将消化一部分需要城市化的人口,相当一部分农村和农业人口将与正在进行的“村改居”、“农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城镇化。有了人口的相对集中居住,才有可能(虽然不一定时间点上高度一致)发展出相应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其他的一些生产也才有可能产业化或扩大规模。现实中,一些地区已经显现出二者结合的趋势,并且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三是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统一。几十年来,我国传统工业化战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二元经济结构,融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工业发展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许多县已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思路,用工业的思维发展农业,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之路,实现农产品的农场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有些地区已开始了“农业现代化”。

        四是城乡统筹发展。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除了城市工业化过程大量吸收农村相对优秀的劳动力以外,城乡发展还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割和以城市为重心,事实上拉大了城乡差距。发展到现在,无论客观条件还是中国发展的需要,都到了能够和必须更好地关注城乡统筹的阶段。城乡统筹包括几个主要方面:第一,制度层面的一体化,拆除制度壁垒,主要是户籍制度的城乡一体化和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第二,产业发展的统筹,不再是城市在工业化,农村还是农业为主。第三,生产和生活服务业的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民和农村就地城镇化相伴的是农民的集中居住,使得生产和生活性的服务业有了发展的可能性,从而也为非农领域就业提供了更大空间,市民化的农民也才真正享有了城市化的成果。第四,城乡基础设施的城乡统筹。城镇化和集中居住也为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提供了可能性,不仅使得建设具有了规模经济,有了经济意义,而且许多地方只需要把已有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县域空间延伸即可,大大降低了建设和营运成本。第五,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统筹。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我国就已逐步实行城乡全覆盖和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受益者主要是县域经济空间内的原农村居民。

        五是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统一。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使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不顾环境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直接威胁人们健康,也不可能持续。以前我们过多关注城市的污染,实际上农民和农村经济粗放发展对农村土壤、水体、空气的污染更严重、更长期,因为直接影响到我们日常的饮水和食品安全。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和实际的资源约束下,县域经济发展开始也必须跳出传统发展模式。

        六是经济发展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县域经济的已有发展尽管对我国GDP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基本情况是:绝大多数县以农业和相对粗放的工业为主,在县域经济范围里就业的农业和工业劳动力也是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者,对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依赖度高,对环境的破坏比较大。未来的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改变这种方式,实现产业的升级。在县域经济空间内,产业的升级主要是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工艺、新体制改造与提升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多数县域不可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实现产业升级的基础是生产要素结构的改善,要从吃人口红利、资源红利转向吃物质资本红利、人力资本红利和技术红利,提高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学院、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