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学术动态

    第十一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召开

    作者:向玉竹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17日   16 版)

        第十一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近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和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与会,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现实”进行专题研讨。

        近年来学界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如思想逻辑、文本依据和理论形态等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定共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理解恰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本次会议与会专家从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类学”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理论维度、历史唯物主义切中现代社会现实的理论创制、历史唯物主义从名词体系到动名词体系的演变,以及马克思的现实论等不同角度对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深入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问题的同时,与会者还就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哲学、政治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领域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在当代中国,治理创新是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出的新课题。学者们认为,我国社会主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主法治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手段,而增强各社会主体之间的互信机制、协商机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思路。有学者指出解决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公平问题,不仅需要国家的制度建构,而且需要社会自我救治机制的生长和完善。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法治与正义、劳动与正义的关系也是与会专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是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关键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关键在于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学者们认为,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正在由西方中心话语转向全球性的话语,哲学界要准确把握中国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坚持“中国道路”,发出“中国声音”,构建“中国话语”。真正有力的“中国话语”要有诠释性和主导性,既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又要吸取实践的文化成果,同时要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