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申报到放行,仅花了不到50秒,有种‘秒杀’的感觉,很适合我们公司‘零库存’的生产模式。”看着自己刚刚申报的一批等着急用的电子元器件货样不到1分钟就通过海关的审核,浙江科明电子有限公司进出口业务经理王志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让王志艳体验到“又好又快”的通关模式,来自一个月前上海海关牵头启动的一次重大改革——9月22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在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5个海关正式启动。一个月下来,企业的感受越来越深。
体验到高速通关的畅快的,还有来自嘉兴的浙江壳牌化工石油有限公司。10月的一天,随着3辆集卡车驶入浙江壳牌化工石油有限公司厂区,该公司从加拿大进口的60多吨润滑油添加剂顺利运抵厂区。这批货物在嘉兴海关乍浦办事处申报放行后,上海海关收到电子放行指令,立即转发洋山港区,企业从上海洋山港区直接就提取了这3个集装箱。
“过去,我们作为A类企业,在嘉兴海关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模式办理报关放行后,仍需到上海海关办理实货放行。如今通关一体化实施后,不用再到上海海关办理放行手续,操作更便利,货物通关投产又可以节省至少1天,足不出户就可以办好手续。”公司高级海关事务主管刘玲琴介绍说,除了通关时间更快外,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企业在5个海关可以共用同一份银行保函,大幅减少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嘉兴海关驻乍浦办事处关员李珏感觉到,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海关层面。他说:“海关速度上的加快、管理上的互认,使得嘉兴和上海的同城化正在悄然发生。”
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后,海关总署迅速启动研究区域通关一体化,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经济带涉及9省2市12个直属海关,区域内进出口货值占全国总量的41%,其中长三角海关货值更是占到全国总量的37%。
此次通关一体化改革,上海海关作为口岸海关的辐射作用将进一步深入内陆,内陆企业受益非常明显。南京海关监管通关处处长沈建明说:“江苏有8万余家进出口企业,70%以上的货物从上海口岸出口,特别是苏南地区95%以上的货物从上海走。实施通关一体化改革后,手续更便捷,通关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原来,海关专业审单按照关区划分,一体化改革实施后,现在按照一体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思路,建立了统一的专业审单平台。这个平台上共有上海、南京、宁波三个区域审单中心,按照各自传统的审核优势来分工。”上海海关监管通关处副处长戴倩解释说,“企业可自主选择在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
“当然,海关内部的诸多制度创新,企业是感受不到的。企业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多地通关,如同一关’。”在上海海关副关长王杰看来,较以往改革而言,此次改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域限制。这种“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的通关一体化,将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关最具革命性的变革。
王杰透露,根据海关总署的布置,待长三角的通关一体化运行平稳后,将在今年年内逐步有序推广至整个长江经济带所属的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和昆明海关,使长江经济带海关“十二关如一关”。
“海关推进通关一体化,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加强长三角‘龙头’与中部‘龙身’、西部‘龙尾’的相互支撑,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促进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王杰说。(本报记者 颜维琦 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