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焦点话题

    制度创新带来红利

    本报记者 陈恒 颜维琦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23日   13 版)
    制图:邱玥
    上海洋山保税港区 黄尚尚摄

        上海自贸区挂牌已逾一周年,制度创新的红利愈发凸显,成效有目共睹。改革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也将更倾向于从战略布局上全面推进,一年前建立上海自贸区的初衷也在于此。

     

    1.企业需要什么?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约1.2万户,超过原上海综合保税区过去20年的存量。外商投资热情迸发,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加约10倍。

     

        改革有没有实效,企业最有话语权。

     

        对于“先进区、后报关”这项监管创新,上海捷开依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耀婷深有体会:“公司一批价值359万美元、重499吨的电解铜,通关仅用了30秒。”

     

        在过关前一天下午,该公司得知货物即将到港,遂通过自贸区海关监管信息化系统向海关发出提货申请,不到10分钟就收到了系统自动生成的回执。凭借回执,公司在货物到达港口、尚未办结海关手续前,就能直接从港区提箱装货,先行运货进区入库。在卡口前,货车司机也不必下车办理通行手续,只要驶入“快速验放车道”扫描回执上的条形码,核对信息后就能快速通过。

     

        “过去是‘两下车两上车四敲章’,现在则是‘零上零下不敲章’。”货车司机的总结很形象。

     

        回忆起当初这项改革创设时的情景,上海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处副处长邱海滢说:“我们要改什么,先问的是企业,问他们觉得有哪些还不够便利。一些食品企业和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的企业,希望货物从船上卸下来后能马上进仓库。‘先进区、后报关’这项监管创新为他们解决了问题。”在邱海滢看来,制度创新不应该纠结于概念和名词,而是要为企业解决实际的困难。

     

        “海关在自贸区的制度创新,都立足于市场和企业需求。”上海海关副关长王杰说,“海关各项制度措施出台和实施的过程中,都在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听取了大量意见。”

     

        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以来,海关共出台了23项改革措施。“23项监管创新,表面上是海关业务流程的变化,其实带动的是一系列改革。”王杰说,这23项改革措施在上海自贸区全面实施,对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哪些还能“简”,哪些还能“放”?

     

        10月的一天,上海盟通物流公司的徐师傅坐上半挂车,朝着洋山保税港区的卡口缓缓驶去,海关人员确认手续已完成后予以放行。

     

        如果时间倒退一年,只有专门的海关监管车辆才能承接自贸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的货物流转,徐师傅的车根本没有资质。而现在,徐师傅的车却能畅行无阻,这缘于自贸区的一项改革。

     

        “提高了通关效率,节省了用车成本。更难得的是,监管部门敢于放权给我们。”公司副总裁茆英华感慨。

     

        自贸区挂牌设立后,这种充分的政府自信和对企业的信任,愈发明显。

     

        “自贸区改革的根本,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质要求是政府管理能力提升。”上海海关关长李书玉表示,“在管放结合中,推动更多的企业有意愿进入自贸区‘生根开花’。”

     

        “在国务院关于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被置于首位。”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表示,在自贸区建设中,海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尊重企业作为自贸试验区运营主体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实际感受到的管理环节和程序。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社会能够管理、行业能够自律、企业能够自主的,就有序地“放”。

     

        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从账册备案到核销的企业操作环节由34项减为10项,减少了70.6%;取消了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许可等7项行政许可;将预归类、保税核查、稽查验证等5项事权让渡给市场,转由市场提供社会化服务;将A类企业评定等8项事权下放至自贸区海关。

     

        另一方面,“在事后和事中的监管、引导、督促方面积极作为,同步出台配套制度规范,做到管少、管精、管好。”于广洲表示,做到管少、管精、管好,主要遵循三个思路: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二是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三是开放合作,主动向相关部门公开海关监管的结果,实现协同监管。

     

    3.如何复制推广?

     

        据上海海关统计,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来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74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高出同期上海市外贸进出口总体增速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65亿元,增长10.3%,高出同期上海市出口总体增速9.5个百分点;进口5510.3亿元,增长5.2%。制度创新的红利正在凸显。

     

        9月18日-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上海自贸区时表示,自贸区运行以来,裂变出巨大新能量,有了良好开端。自贸区范围有限,改革潜力无限,要继续当好改革领跑者、树立开放新标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富于创造的智慧,为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路,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上海可辐射。同时,使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在面上可复制、可推广,带动全国涌现更多改革开放高地,形成改革开放新动能,打造中国经济升级发展新的发动机。

     

        “海关在自贸试验区进行的一系列监管服务制度创新,都是试在上海,意在全国。”于广洲说,一年来,海关的自贸试验区改革坚持以“可复制、可推广”为目标,在监管高效便捷、促进贸易便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一批有分量、有突破、有好的效能的改革成果,更重要的是这些制度具有普适性。在推出措施之后,下一步海关会积极的对这些措施进行跟踪评估,不断改进优化,全力做好复制推广工作。

     

        据于广洲介绍,目前海关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创新制度涉及14项,均是由自贸区在今年落地的创新制度。8月18日起首先在长江经济带9省2市12个直属海关的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9月3日开始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面复制推广;9月18日开始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外具备条件的地区复制推广。(本报记者 陈恒 颜维琦)

     

        数字链接:

     

        进出口规模逐季扩大。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来,四个季度的进出口规模逐季提高,分别为1814.2亿元、1851.9亿元、1856.5亿元和1952.7亿元,今年第三季度的进出口值较挂牌首季度增长7.6%。

     

        对欧美发达经济体进出口增长超过2成。一周年来,上海自贸区对欧盟进出口1720.3亿元,增长21.3%,占同期自贸区进出口总值的23%;对美国和日本分别进出口854.9亿元和842.3亿元,分别增长24%和1%。

     

        新注册企业快速增加。今年以来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约1.2万户,超过原上海综合保税区过去20年的存量。外商投资热情迸发,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加约10倍。(邱玥整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