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宁波围绕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好制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深入基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宁波将工作重心下移、前移,干部纷纷走村进户,与群众面对面对话、交心。例如,余姚市谢家路村实行“小板凳”群众工作法,让干部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彼此拉近距离,工作就好做了。宁海县推行“走村不漏户、群众考干部”制度,做到了全覆盖。这些做法从根本上杜绝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畅通了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同时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和锻炼,有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工作。
二、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切实解民忧、暖民心。宁波各地干部在走村进户的同时,重视强化服务意识,并与推进村民自治相结合,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譬如,北仑区大港社区形成“小马拉大车”工作法、鄞州区龙观乡建立“谋事进农村、服务进民心”工作机制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使群众得到实惠,做到开展活动与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三、既着眼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又重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如慈溪市“圆桌夜谈”不是群众单向表达,而是干群双向互动,在漫谈中既让群众说出心里话,同时又让群众知晓形势政策。这种做法在认识上有高度,很值得提倡和推广。
四、重视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今年5月,宁波市委专门下发文件,针对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出台了10项制度。从宁波总结推广的一些典型经验看,有些是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些是早已形成的,在此次活动中又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通过抓作风建设,宁波努力以新风正气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启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