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1日,我们通过儿歌、故事、音乐、种植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师生之间开始互相认识,开启了一年级的生活。
新的开学日,我们的生活又应该从哪里开始?
孩子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我把“早安”带给每个孩子,顺便聊聊天。清辰几乎是蹦跳着走进来,第一句话就是“我太开心了!终于上学了”!
孩子们状态不错,气色很好,很多孩子优雅地和我拥抱问好。教室里,慢慢地有了温度。
T慢腾腾地走进教室,撅着嘴,他说自己很不快乐。因为我说过要和动物们和平共处,他就把自己的快乐都给动物们,已经收不回来了。我问他怎么办?他却说想念拼音国了,只要大家一读拼音,他就会重新快乐起来。然后,他又问我,他朗读了一个故事请冬爷爷送给我,我为什么没有听到?
——真是有趣!上个学期,我们穿越了四个课程,他竟然一口气说出了三个:我的动物朋友、拼音国历险记、和冬爷爷在一起。我当然知道,他这样说,就是为了让我注意到他。这是一个缺乏同伴的、孤独的孩子。
(一)聊天课
第一节课,从哪里开始?一切,都要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
孩子重新返回教室,最渴望的是什么?假期那么多丰富的故事,那么多奇特的经历,孩子很渴望和同伴分享——老师不必要急着说什么,同伴对孩子的重要性,胜过老师。所以,第一节课,我们就上聊天课: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和他分享你的假期故事。
但是——我给了孩子们一个转折:聊天课,听比说更重要。要学会倾听,听听你好朋友的故事,再和全班同学分享你听到的故事。
这样安排,当然有我的目的。“我要听”,是这个学期课堂生活的关键词。这个词语能否被孩子理解,要依靠他们自己的经验。
孩子们欢欣地离开座位,去找自己的好朋友。T果真一个人,他不去找别人,别人也不找他。我拉着他,加入到心、桐和轩的朋友圈里。这几个孩子也没有自己的“死党”,属临时拼凑型的。不是真正的朋友,自然就聊不起来,更别说倾听了。我就带着他们,边听边评论,到T时,他还没说,我就在黑板上用拼音写下这样一段话:
nǐ zhī daò wǒ yǒu duō xǐ huān nǐ de lǎng dú mǎ? nǐ zhī daò wǒ yǒu duō ài nǐ ma?
三个男孩子兴致勃勃地拼读下来,T马上喜笑颜开,笑着跳着说他太快乐了。
这个孩子啊,需要的就是老师爱的态度,而且是只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爱,他才会有安全感。
我们五个人汇报时,一个孩子就说到了T的快乐——倾听,就从聊天课开始。全班分享时,有些孩子能把好朋友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他们因此拿到了“聊天大王”的证书。也有些孩子,磕磕绊绊说不出来。没关系,“我要听”三个字,已经出现在黑板上了。
(二)假期英雄
假期里,我每天都要拿出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听十二个孩子的故事录音——这十二个孩子,识字偏少,阅读偏弱,我就让他们每天朗读一个绘本故事,录音后传到班级QQ群里,我会在第一时间对每个孩子的录音做出点评,当然,主要是表扬,热情洋溢的表扬。
这是我们假期唯一的作业。假期,是补孩子弱项的最好时机。阅读的重要性不必言说,如果只把任务推给家长,老师没有日不间断地跟踪,效果仍旧不会很好。
即时反馈,即时表扬,这十二个孩子,假期里就有了飞跃式的成长。最让我感动的是琪。上学期认读的500多个字里,她能认识的不到四分之一,阅读极其困难。第一次录音,我让她从最简单的《可爱的鼠小弟》开始。琪啊,读的第一个故事只有不断重复的一句话:“你的小背心真好看,借给我穿穿好吗?”QQ群里,我仍旧敲出这样的话:好可爱的、好大方的鼠小弟啊,就像我们美丽的琪一样。亲爱的琪,很期待你明天带给我鼠小弟的另一个故事哦!
第二天,琪用甜甜的语调,读了一个话语不再重复的鼠小弟的故事。我加倍赞扬她:真棒!听你的朗读,我都超喜欢这个鼠小弟了!亲爱的琪,明天能一次读两个鼠小弟的故事吗?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QQ里,琪用语音这样回复我:谢谢常老师,我也很喜欢鼠小弟!
果真,第三天,琪一次读了两个鼠小弟的故事。第五天,琪放下鼠小弟,流利地朗读了一个五分钟的故事。琪妈妈说,为了这个故事,琪整整练习了三个小时。每一次,我都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扬。
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了,琪妈妈上网后告诉我,她因工作关系刚刚回家,琪还没有睡觉,她说要等妈妈回来录故事,因为常老师会一直等着她,常老师也一定没有睡觉。
一下子,我泪流满面。
这个孩子的生命,就这样苏醒了。你对孩子的态度,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当热情被点燃,高期待+细致跟进,就是孩子获得成就感的唯一途径。等到假期结束时,琪已经能流畅朗读十分钟的故事——多了不起的一件事啊,琪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
就这样,朗读最弱的十二个孩子,在假期持续不断地练习中,朗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第二节课,我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全班学生听,他们的名字也醒目地出现在PPT中。同时,我把《最想做的事》这个故事送给他们,那个执着的要学会阅读的黑人孩子,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心中——“我要读”这三个字,也出现在了黑板上。然后,颁奖音乐中,他们骄傲地拿到了“假期英雄”的证书——全班同学,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
第一天的学校生活,就这样从假期的家庭生活开始。学校与家庭,本就是一体的;两者不再割裂时,教育才是完整的。
(三)我要做个好孩子
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下午体育游戏之后,我们开始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王子中第一个站起来说,好孩子就是要自己学会学习,不能总是让老师和爸爸妈妈教,遇到不会的字就自己到课文里找,多读几遍就会了——这些话从调皮的王子中口中说出来,我还是有些惊异,也看到了上个学期坚持的自主学习的意义。
好孩子就是不给别人带去麻烦,好孩子就是要认真看,好孩子就是要热爱读书,好孩子就是要学会倾听……孩子们七嘴八舌,没有一个孩子说到“好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孩子们言说的,是我们共同生活中慢慢形成的价值观。简单粗暴的教育,培养的是听话的乖孩子;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指向的是儿童的自我认识。慢慢地,在和孩子们的讨论中,黑板上就有了这样几行字:
我要看,
我要听,
我要读,
我要运动,
我不给别人带去麻烦……
这其实就是班规。但这不是老师提出来的,也不是孩子们无中生有讨论出来的,而是在我们第一天的共同生活中慢慢浮现出来的。没有聊天课,孩子们如何理解“我要听”?没有假期英雄的颁奖,没有那些故事,孩子们又如何理解“我要读”?但现在,这些词语还只是种子。“我要做个好孩子”,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中的第三阶段,孩子要真正不依赖奖惩而保持这个阶段的稳定性,需要穿越一年级下学期和整个二年级。而在这个过程中,奖惩又是离不了的。
开学第一天,我们的生活,从不动声色的“我要做个好孩子”开始,到慢慢拉开帷幕,孩子们丝毫没有察觉老师的意图——他们兴高采烈,离校前读书唱歌、转呼啦圈、玩沙子,在对“好孩子”的期待中,开始了这个学期的生活。
(作者单位: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