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1日 星期一

    域外杂谈·FREETALK

    西方学生的学业压力

    何农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1日   12 版)

        一位在国内某酒店从事人事工作的朋友,前不久第一次来欧洲旅行。她住在亲友家,看到这家里正在读大学的孩子,每天起早贪黑地读书,深感惊讶!她说此次欧洲之行,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没想到的是所谓在海外的“留学生”,原来同一顶“留学生”帽子下面,水平千差万别:有紧追全球科研前沿或人文思潮的,也有表面上留学了几年、混了张含金量不高的文凭,其实连外语也说不上几句的;另一个没想到的是,国外的大学生学习这么紧张。

        她的第一个感受也是从她人事工作的经验中得来的。她说,他们单位曾招聘了一个“海归”硕士留学生,做计算机维修维护工作。后来发现,这个年轻人专业水平实在有限,甚至比不上国内的本科生!再后来竟然又发现,不仅专业水平一般,甚至外语水平也很差,可以说同样不如没出过国的一些国内本科生!

        我们在海外也碰到过这样的留学生,自称从某国哪个城市留学几年毕业,然后留下来自己创业,但他连那个学校的完整名称都说不清楚!当然,也从没听他开口说过外语。

        注意,他们的文凭可都是真文凭。当然,可以称之为“假的真文凭”,即含金量很低的真的留学文凭。

        她的第二个感受,正如她自己所说,这里上大学本科的孩子的用功程度堪比国内高考前的高三年级,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还真是难以置信!

        笼统地说西方孩子学业压力不重有失偏颇。西方的教育相对于国内,可以说是把重心“后移”,就是说,从学业安排来说、从学生自己努力的时间段来说,都比较推后。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才真正是“重心”。这之前,除非有特别的目标,一般没有国内“小升初”、“中考”和“高考”那么紧张。但是,如果基于此就笼统地说西方孩子上学读书不用下大功夫,“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就能顺利升学直至学业有成、进入社会,就我来看,恐怕不尽然。在西欧而言,至少,大体上也和中国一样,要想不靠“居住在本学区”、“有关系”等学校不得不接受的“硬条件”,而是靠成绩升进好学校——无论是好的中学还是好的大学,然后还能顺利地读下来,不用功、成绩差的学生基本上没什么希望。而所谓“学区房”,即好学校附近的房地产价格会比其他地区更高,这也是欧美各国的普遍现象。家长为了孩子能进好学校,百般经营费尽心思,求人、托关系,甚至为了赶上有名额限制的学校报名,不得不半夜起来排大队乃至从头一天晚上就拿个睡袋通宵排队等等,这些现象在这里也绝非没有。正像那位朋友所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根本不会相信。据比利时媒体报道,前不久,一位13岁的初中生,因为课业压力太重而自杀身亡。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同时也说明,出现极端情况的土壤,在这里也还是存在的。

        另外,凡是有条件的家庭,或者说“有追求”、有压力的家长,让孩子从小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以掌握一技之长的现象,虽不像在中国那么普遍,但占的比例还是挺高的,女孩学芭蕾、学钢琴,男孩学网球、学跆拳道合气道等等。还有,近年来学中文也是挺时髦的事。这些都是孩子们自觉自愿地自己想学?都是出于他们自己的兴趣?我看真的未必如此!无论学什么,都不是轻松的事。当然,外国人家中或学校里强迫孩子学这学那的力度和严格要求的程度,可能比不上国内。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或家长只是要求接受基本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既不想继续升入高等院校深造,也不挑剔体力劳动的就业工种,或者只是按部就班无论能进入什么样的公立高等教育机构都能安之若素混张文凭,将来就业也不指望这个文凭能给自己加什么“分数”,那在西方,青少年“随大流”甚至“随便混混”就能糊口,这样的生活有可能相对比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生存竞争激烈的东亚国家更容易些。而这些要求“稀松二五眼”,得过且过的公立中、高等教育机构(也包括一部分私立的、只管收钱发文凭的学校)大致就是上述那些“假的真文凭”的主要来源。

        但是,普遍而言,欧美国家初中以下的学生,回家后做作业时间不多、学校留的作业不多倒是真的。就是说,学校不会把本来应该在学校完成的学习过程,“延伸”到校外、“延伸”到学生家里去,从而把责任也分担给学生家长一部分。另一点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是,西方学校里对孩子“成绩”的衡量,更多的是全面的衡量:参加社会活动以及体育运动的具体细节、当志愿者的次数、实习情况、参与慈善或社会救助活动是否积极等等,这绝非靠临考或临毕业那一年“拼一拼”就能立竿见影的。当然,这针对的也是“精英”学校或至少有“更上一层楼”追求的精英家长或学生。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