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7日 星期三

    壮志如云揽“风雷”

    ——记总装驻川某研究所

    杨红梅 李娴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27日   11 版)

        在川北有这样一个科研机构,它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腾飞的起点和世界一流的计算空气动力学殿堂,代表着我国飞行器自主创新发展的最高水平,这个科研机构就是最早由钱学森筹划组建、被誉为中国气动事业领头雁的总装驻川某研究所。近年来,该所紧盯强军目标,开展国防重大武器装备建设等研究任务120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

     

    填补国内空白

     

        这是一幢普通的四层小楼,但它汇集了目前国内综合能力最强、研究领域最宽、规模最大的计算流体力学研究队伍。在这里,张涵信院士和他的团队在计算空气动力学研究领域默默耕耘着。

     

        张涵信师从中国航天科学泰斗钱学森院士和“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院士,继承了两位大师身上朴实的科学品质。张涵信带领他的团队潜心研究,首次提出一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NND方法),革命性地提升了复杂流动计算稳定性和分辨率,解决了当时国内外其他计算方法都难以解决的气动问题。这一杰作被钱学森称为“力学工作的典范”。基于这一新的计算方法,他们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三维流动分离”理论,一举奠定空气动力学领域流动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

     

        2012年初,8名满怀抱负,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年轻科技干部主动请缨,系统整合气动前辈们的核心算法,开发一款面向流体工程与研究的大型计算空气动力学软件。他们一头扎进机房“闭关修炼”,常常在计算机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就是靠着这种劲头,他们硬是突破了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的传统构架,提前2年完成任务。研发团队一致决定,为体现研究所核心文化,将这款软件命名为“风雷”。这是我国第一款走向市场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填补了国内空白。

     

    “认准的事情困难再大也要干”

     

        走进气动设计与布局办公室,一架科幻感十足的战机三维影像吸引了笔者眼球,这是正在研究设计的新型飞行器气动外形。以往研究所只是提供计算数据,如今主动深入型号研制最前端,引领先进飞行器发展。与传统飞机相比,新型飞行器的气动布局、控制方式完全不同,要想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就如同“在莽莽林海中寻找一片特定的树叶”,难度可想而知。面对挑战,团队科研人员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机型或许将是未来世界主流飞行器的发展方向。

     

        “认准的事情困难再大也要干”,在老专家陈作斌和马明生研究员的带领下,七八个年轻人开始创新探索。一次出差,课题组的余永刚助理研究员正好坐在飞机主机翼后部,在飞机发动机加力起飞时,透过机窗,看到喷流后的一丝机翼颤动,他脑海里突然来了灵感……一下飞机,他顾不上回家休息,就直奔办公室验证自己的想法。之后,又和课题组其他成员一起反复推演十几种气动构型,提出了满足气动、结构、控制等多方面复杂要求的气动布局方案,一举攻克主要难题。

     

    解决制约战斗力生成的难题

     

        现有雷达装备捕捉能力难以满足部队实战需求。从法国获博士学位归国的金钢研究员,在一次科技研讨会上,提出的一个想法令在座光电信号专家眼前一亮。金钢利用他在多学科领域的深厚功底,引入物理学和气动学的思想,经过多方分析、论证,大胆突破传统信号处理模式,打开了制约该领域研究的大门。

     

        十年磨一剑。金钢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经过艰难的探索,自主设计和开发出视频信号处理系统,一举解决小弱目标信号提取等多项重大难题,为现役雷达、红外及声纳等多个平台装上“火眼金睛”,使探测跟踪距离提高30%以上。这一重大成果,获2011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很快应用到部队现役装备的大批量改造和新装备研发等项目中,极大地提升了部队战斗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