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3日 星期六

    声 音

    巧用产业,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郭万超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23日   09 版)

        文化遗产不仅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遗物,而且是对当代中国文化构建具有巨大精神价值的宝贵资源;它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因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是口号,而是实现文化惠民的重要方式。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首先要充分认识和发掘其深沉的精神底蕴。比如,长城作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一大奇观,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质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最近,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其实,长城作为防御性工程,就是中华文化具有“和”的内在精神和和平基因的最好证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如此壮观的长城,而且从春秋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修建长城。是什么支撑中国人不停修建这么浩大的工程?是一种追求和平的精神,是一种不与人争的“和”的精神。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是世界局势依然存在不稳定因素,认真梳理、大力弘扬中华文化遗产背后的和平精神,对于中国和平发展、对于世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还要培育整个民族的高度文化敬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但是没有文化的崛起,不是真正的国家崛起。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少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遭到极大破坏。这些现象都反映了一种社会浮躁心态,是一种对文化的无视或轻视。具有五千多年积淀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保护好、继承好这份宝贵遗产是整个民族的历史责任。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还要做好文化产业这篇大文章。很多文化遗产都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产业开发利用,可以使文化遗产更好地惠及民众。

        当下,文化遗产的开发主要方式是发展旅游。吸引游客首先要靠品牌和美誉度。人们外出旅游的一个重要心理是猎奇,是去看独特的东西,而这恰恰是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旅游品牌培育方式还比较简单,没有突出各自核心的文化内涵。比如有的地方弄个“××神节”“××文化节”,定位很低,自娱自乐,仅能够吸引当地游客。其实,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甚至世界,才是王道。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如何把游客留下来。文化产业的经典案例迪斯尼,就是以产业链的形式,不断实现增值。它最早是动画制作,销售仅完成成本回收,第二轮是迪士尼乐园每一元门票带动八元的消费,如今已是第三轮,现在其品牌授权和连年经营的收益已占盈利的40%。

        回视我国的文化遗产开发,“小散乱”的问题相当严重。因此急需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链,以实现价值增值。比如旅游业由100多个相关行业构成,要把这些行业整合起来,带动周边经济,如酒店、餐饮、交通、艺术品等形成产业价值链,而非各自为政。唯有此,才可能走出靠门票过日子的泥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