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7日 星期日

    绿漾六盘山

    ——宁夏固原原州区节水谋发展

    庄电一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7日   01 版)
    原州区马铃薯繁育基地的小型喷灌节水设备。新华社发

        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一直是制约宁夏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里的农业也因缺水而长期广种薄收。

     

        干旱缺水地区如何发展?脱贫致富的出路在哪里?固原市原州区给出了答案。“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高效利用黄河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自治区和固原市的战略决策,原州区明确了自身发展路径。

     

    节水“武装”农业

     

        “各项节水措施,让我们在六盘山下创造了一个农业奇迹。”原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宜成兴奋地告诉记者。在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原州人充分展现聪明才智,让天上水、地下水、地表水皆为所用,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效益。

     

        固原地区年降雨量只有400毫米左右,且多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能否拦截天上水,既灌溉农田,又避免水土流失?原州区在大规模平整土地、变“三跑田”为“三保田”的基础上,大量采用覆膜、保墒技术,大规模修建水利设施,留住了宝贵的降水,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用水,为农业增产撑起了保护伞。在原州,充分利用天上水的农田有32万亩。

     

        走在原州的田间地头,记者没有看到担水点种、大水漫灌和农民辛勤劳作的“经典”场景。田边埋设的管道利用的是地下水,已有20万亩农田得其滋润。

     

        26台大型时针式喷灌机、40台卷盘式喷灌机,喷灌、滴灌、微灌、管灌、膜下滴灌各显神通,有从以色列引进的技术,也有从美国进口的机械……现代化节水装备和技术,已将原州区的农业“武装”起来了。

     

        原州区农牧局局长李宏霞告诉记者,包括山坡地在内,原州区现有耕地178万亩,采取节水措施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已经占到一半,采取喷灌、滴灌、管灌等节水措施的有35万亩,平均每亩投入2000元。

     

    高效利用黄河水

     

        在原州这样一个总人口46万、曾被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干旱山区,地下水、天上水都极为有限,全区每年可利用水资源不到1亿立方米,这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对原州区而言,引黄河水是重要的补充。

     

        由于黄河距此较远且水量有限,不能过量引用,原州区每年引用黄河水1800万立方米。由于是远距离扬水,每立方米的成本达到0.4元,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只向农民收取0.182元,其余部分由财政补贴。由于采取了综合性节水措施“高效利用黄河水”,15万亩农田得以稳产高产。李宏霞说,如果不采取节水措施,这些水只够浇灌4万亩。

     

        中河乡、三营镇附近两个蔚为壮观的蓄水池,让记者很是惊讶。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蓄水池,原州区已经建成了19个,容量大的有25万立方米,小的也有10万立方米,一年注水4次,调蓄能力达到500万立方米。

     

    新增一个“扬黄灌溉区”

     

        节约用水、精细用水、高效用水,给原州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据测算,原州区节水灌溉中节水幅度最高的达到62%。一般蔬菜原来每亩要用水600立方米,现在只要200立方米。节水,让原州区增加灌溉面积10万亩,等于在引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新增了一个“扬黄灌溉区”。同时,节水每年为农民节省水费支出500多万元,大幅提高了农民的人均收入。

     

        原州区借助节水措施生产的冷凉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不仅畅销西安、兰州、银川、上海等地,而且出口沙特、韩国。原州生产的马铃薯种薯则为陕西榆林、内蒙古乌海、广东清远等马铃薯种植区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种薯,亩产和收入都比原来增加一倍以上。(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