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8日 星期六

    开拓校训精神内涵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琪 《 光明日报 》( 2014年06月28日   06 版)

        校训,是体现一所高校历史人文价值底蕴之深厚的思想。训,称之为一种规范、规则,一种价值理念,它里面有很多哲学需要我们好好研究。一所好的大学不仅有大楼、大师,我认为更要有种大境界,这种境界就应该在校训当中有非常直观的、富有底蕴的展示。

        发挥好校训的文化传承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国的大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焕发出不同的生机,这种生机主要有这么几个要素,第一,依赖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大学发展的根基和命脉;第二,在东西文化的交流当中,获得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第三,大学文化背景、历史、创建理念也体现在校训中,我们要把背后的校训故事讲好,更加领悟到与时俱进的精神。

        发挥好校训的价值引领作用。校训是大学传承下来的理想追求和行动指南,应当具体践行在教学、科研、管理各个方面,蕴含在大学的无形理念和有形制度规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做了非常精准的概括,叫“两化三德”:“两化”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德”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德问题讲的是价值目标,公德问题讲的是价值取向,私德问题讲的是价值守则。这就是我们当前进一步开拓校训精神内涵的价值引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