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07日 星期六

    童谣: 烂漫无邪蕴真知

    作者:韩丽梅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07日 05版)

        童谣,被誉为“婴幼儿专用的精神食粮”,是婴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文学形式。中国是“诗谣”的国度,经历了时代变化而流传下来的童谣无不折射出人类的智慧、美德与思想。童谣自古有之,发展至今仍不断增加新鲜语素,锤炼艺术形式,提升审美能力,塑造艺术品格。它以求真求善的理想信念、深入浅出的知识内涵、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与自然和谐的艺术魅力,传递出质朴而隽永的生命智慧。

     

    1、涵养品德 塑造人格

     

        童谣涉及精神层面的各个领域,勤俭、善良、友爱、诚信、知礼都是童谣永恒不变的追求。这些面目严肃的道德教化经过童谣艺术的重铸,变为形象化、易接受的智慧之花。优秀的童谣是生命、伦理、道德修养的天然教科书。

     

        鹞儿放得高,回去吃年糕。鹞儿放得低,回去叫爹爹。

     

        这首童谣是小儿放风筝时唱的,旨在鼓励儿童从小要有竞争意识,在竞争中表现出精神与能力,激发儿童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童谣传承着儿童文学亘古不变的主题——爱与美的追求,它演绎了一个以最小的容量包容最博之爱的神话。童谣是爱心传承的信物,是童年美好时光的见证,优美的童谣在生命的情感时空中永恒。童谣如一叶满载着爱的扁舟,带领着儿童驶向成长的港湾。如童谣《草原夜歌》:

     

        流水淌夜歌,晚风轻轻摇白杨。羊儿归来了,夜莺在歌唱。解放军巡逻队,已经出营房。睡吧,睡吧,我的小巴郎。睡吧,睡吧,我的小巴郎。呣呣,睡吧,睡吧,我的小巴郎。

     

        夜露湿军装,马蹄阵阵散花香。红星映草原,雪莲在开放。你长大也参军,去守卫边疆。睡吧,睡吧,我的小巴郎。睡吧,睡吧,我的小巴郎。呣呣,睡吧,睡吧,我的小巴郎,呣呣呣呣。

     

        这首温馨、柔和的摇篮曲,给婴儿创造了一个安全可信赖的环境,让婴儿一来到世界上就从内心感知到温暖与快乐,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成长。

     

        童谣作为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能起到涵养品德、升华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功效。童谣以其单纯活泼的形式、朗朗上口的音节,令儿童在游戏中得到善与美的熏陶。寓教于乐是童谣教育性的最高体现。待儿童稍长以后,能够理解童谣中的寓意,童谣的内容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传递知识 增进智慧

     

        童谣语调诙谐、充满童趣,集民俗生活、天文地理、古今历史、自然世界等丰富的知识于其中,犹如肥沃的土壤,慢慢地涵养着儿童的人文积淀。

     

        儿童有旺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童谣是帮助他们认识自然事物、社会生活的有益渠道之一。湖北童谣中有一首《锣鼓打得咚咚响》,对于启蒙儿童的数字概念有奇妙的效果,创作者将数字顺次嵌在歌词中,不乏文学的韵律美:

     

        锣鼓打得咚咚响,听我唱个巧姑娘:一学梳妆巧打扮,二学裁剪做衣裳,三学庭前会洒扫,四学走路莫轻狂,五学知人会待客,六学做饭满口香,七学抛梭会织绢,八学描龙绣凤凰,九学重阳会做酒,十学贤惠李三娘。

     

        也有将自然规律蕴于其中的童谣:

     

        十七八爬更挖,十八九坐等守,二十亨亨,月上二更,廿一及廿二,渐到半夜底,廿三四,月上山头四更四,廿五六,月上山头煮饭熟。

     

        这首童谣是总结月亮升起时间早和晚的规律,即阴历每月十七、十八日,不到一更月亮就出来了;十八、十九日,坐着等一会儿月亮就出来了;二十日,月亮二更天才出来;二十一、二十二日,月亮到半夜才出来;二十三、二十四日,月上山头就得四更以后;二十五、二十六日,待月上山头,勤劳的农家把早饭都煮熟了。

     

        更有教会儿童在自然中保护自我的童谣:

     

        风也来得好,雨也来得好,只怕石岩倒。若是石岩倒,压做扁窄佬。

     

        这是一首流行于山区的童谣,短短几句话,便把在岩石下藏身的危险性直白地告诉了儿童。

     

        数目、时间、日月星辰、四季变化……这些浅显的自然规律、生活常识,均是通过童谣自然流露出来的,对丰富儿童知识,增进儿童智慧大有裨益,可谓虽浅犹厚,虽俗但博。

     

    3、兴趣启蒙 自然天成

     

        童谣的启蒙作用是在“有趣”的前提下实现的,是儿童在快乐中欣然接受的。优秀的童谣作品都有着快乐明朗的色调,充满童趣。

     

        童谣的快乐特征,不仅表现在有趣的取材、生动的情节、活泼的语言上,更表现在“游戏精神”上。

     

        天上下雨,地上冒泡儿。蘑菇出来,顶个草帽儿。小兔看见,乐得直跳。挎个小篮儿,边采边笑。

     

        这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家薛卫民创作的《蘑菇出来戴草帽》。其中“冒”“顶”“乐”“跳”“挎”“采”“笑”等一连串动词,极富感染力地传达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彰显着生活的美丽和劳动的快乐。

     

        童谣中的谜语、绕口令、问答歌、数数歌、连锁调、颠倒歌、游戏歌等,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儿童提供了游戏形式,使幼儿在美的欣赏中手、脑、口并用,在快乐的享受中受到启蒙。例如《一抓金儿谣》:

     

        一抓金儿,二抓银儿,三抓不笑,是好人儿。

     

        大人用手抓孩子易痒发笑的地方,边抓边唱,引逗孩子玩耍。童谣与游戏互补,有着增强作品趣味性的作用。

     

        小孩子,你在哪里来?我在外婆家里来。吃的什么菜?井水菜。什么井?麻石井。什么马?大头马。什么大?天大。什么天?黄沙天。什么黄?鸡蛋黄。什么鸡?尖嘴鸡。什么尖?犁头尖。什么犁?耕田犁。什么耕?糯米耕。什么糯?红壳糯。什么红?月月红。什么月?中秋月。什么中?堆桩!

     

        这首童谣用游戏问答的形式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童谣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是反映儿童生活体验、从儿童心里流出来的诗,是儿童心中纯洁无瑕的歌。童谣让儿童浸润在诗化的人文精神中,成为儿童语言栖息的快乐家园、放飞想象的自由空间。

     

    4、音乐韵律 艺术之美

     

        童谣在韵律艺术上同样表现出独特的规律和艺术个性。具有韵律美的童谣对儿童而言是一种有趣的语言启蒙方式。正如周作人所说:“凡儿生半载,听觉发达,能辨别声音,甚感愉快。儿初学语,不成字句,而自有节调,及能言时,恒复述歌词,自能成诵,易于常言。盖儿童学语,先音节而后词意,此童谣所由发生,其在幼稚教育上所以重要,亦正在此。”正因为儿童对声音特别敏感,有较强的识别能力,所以儿童对音乐性强的韵语特别喜爱。

     

        例如传统儿歌《菊花开》:

     

        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开几朵?开三朵。爹一朵,娘一朵,剩下那朵给白鸽。

     

        这首童谣明白如话,节奏鲜明,音乐流畅而不失单纯,简洁工整又错落有致,音乐性极强。开头两个六字句,各切为三个整齐的两字音节,押清脆的“怀来辙”;然后转为三字句,并随韵接合,换韵;最后是“三三七”句式,形成新的节奏变化。

     

        童谣是一种韵文艺术,韵律在童谣中的重要意义绝不亚于语义。即使有些童谣在语义上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其和谐的韵律美、明朗的节奏感、铿锵的音响效果同样是吸引婴幼儿的最佳审美对象。童谣离不开孩子们的听赏吟唱。活在儿童口头上的童谣,才能真正拥有鲜活的生命力,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

     

        童谣是我们最初的文化启蒙,它伴随着人生最初的成长过程。童谣对于儿童善良真诚品格的塑造,知识容量的扩大,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以最朴拙的语言传达最深邃的生命智慧的文体,用最简单的构思创造了最有生命力的存在。小小童谣里有大智慧。

     

        (作者单位: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