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深化改革新形势的精准概述,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何谓“利益固化的藩篱”?简言之,就是为保障既得利益持久性存在而设置的防御壁垒。利益固化藩篱有两个特点,一是利益的获取源于公权力的运用,二是获利主体远离改革要惠及的大众阶层。对既得利益阶层而言,藩篱是其利益的保护伞和护身符,但对社会大众而言,藩篱则是其获取利益的壁垒。利益固化藩篱作为一种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现阶段已广泛渗透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成为横亘在改革路上的险滩障碍,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抑制了经济社会的创造力,限制了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空间,侵蚀着社会的有机体,抵消着改革的正能量。
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利益固化藩篱是深水区和攻坚期遇到的第一道屏障,无法逾越,必须面对。要对既得利益群体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估计。既得利益阶层绝不会轻易做出妥协,其反弹是必然的甚至是剧烈的,我们必须要为改革的深入推进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思想预期上、在组织准备上、在力量投入上均要全局谋划、预案充分,打好攻坚战。要坚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信念,做到不动摇、不懈怠。改革不仅是利益的博弈,更是力量的对比,也取决于民心的向背。只要改革是为多数人谋利、使多数人受益,它就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必将获得社会的大力支持。要扎实推进当下各级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毋庸置疑,权力是既得利益阶层所掌控的用以维系其既得利益格局必要的条件。权力由民众赋予,理当服务民众。
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必须有效凝聚民心民力。要集中民意,汇集民智。改革要倾听民众的呼声,反映民众的诉求。民众的期待是改革最大的动力,民众的愿望是改革最好的指向,民众的智慧是改革最可贵的财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应该成为当下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必须坚持的改革观。要着力解决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应从与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入手,以此增强民众对改革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要鼓励基层探索,充分发挥基层的创造力。基层探索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操作性、灵活性和自发性。要赋予各地方先行试行的权力,鼓励民众热情参与、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勇气,为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推动深化改革提供正能量。
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必须强化执行力。改革没有完成时,但要有进行时中的完成时,以此不断形成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最终夺取深化改革的全面胜利。这就需要我们增强时间观念,把握节奏、加快速度。不仅要形成改革的方案、路线图,更要形成改革的时间表。以方案为指针,以路线为途径,按时间表做考核,确保改革任务层层落实、逐次展开、按时完成。强化改革的回馈及推进机制,对改革实施有效的过程控制。要在改革中总结、反思,也要在总结、反思中推进改革。每一项改革都应该是一个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改善”在内的一个完整、闭合的回路,而每一个改革的回路又将更好地推动下一个改革回路的运行。以此类推,将改革逐步推向前进。要树立整体改革的战略意识,坚持重点突破的路径选择。精心选择改革的重点、敏锐发现改革的突破口,这是在战术层面务必要遵循的实践路径,以争取不断取得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进展。
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必须杜绝死灰复燃。藩篱存在于经济社会的各领域、各环节,巩固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成果更显必要。要加强立法,对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取得的所有成果都要尽可能通过国家立法来巩固其成果、彰显其成效。要完善制度,顶层设计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前瞻性、全局性、权威性,只有通过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为改革的破、立成果提供最根本、有力的保障。以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为抓手,务求标本兼治。增量改革主要针对新的利益格局,对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分配进行调整;存量改革则主要针对旧的利益格局,对旧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分配进行调整。很显然,增量改革推行的阻力相对较小,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利益格局。存量改革则必然会面临较大的改革阻力,但可以有效地改变整个利益格局。一方面,要果断、积极地进行增量改革,为全局的改革提供缓存,防止经济社会出现剧烈的改革震荡,同时为存量改革带来示范效应,合理引导改革预期,减小存量改革的阻力;另一方面,要坚决、稳妥地推进存量改革,以巩固和扩大增量改革的成果,但必须恰当选择改革时机,合理把握改革力度。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让改革的红利普惠于民,尽快形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