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家书”抵万金

    ——国防科大开展“两地书 共筑梦”活动侧记

    蔡渭滨 吕超 张喆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30日   11 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地书 共筑梦”活动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蓬勃展开,成为该校近年来一项常态化活动。“家书”表现形式从传统的书信,拓展到网络、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

     

    心灵鸡汤

     

        “我志愿去西藏。”敲开教导员柯朝雄的门,国防科大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大四学员杨光坚定地说。

     

        谁能想到,这位矢志进藏的年轻人,曾是一个不愿上军校的人。一天,杨光父亲给他寄来一本厚厚的日记。原来,父亲曾戍边西藏数十年,这本日记,就是他入藏期间写下的。品读日记,杨光逐渐体悟到父亲的苦心。然而,戍边西藏,不仅要勇气和动力,更需要这样做的理由。一个月后,一封沉甸甸的家书寄到,杨光拆开一看,里面是父母前不久入藏故地重游的照片:数十年前曾驻守过的简陋营区成了果园,一面营房围墙上还留有示范拼刺刀动作要领的图案。不远处,一栋栋现代化的崭新军营拔地而起,父亲笑得如此灿烂……不知不觉中,泪水模糊了杨光的眼睛,他理解了“魂牵梦绕”的真正含义,下决心追随父辈去西藏建功立业。

     

        类似这样的故事,每天在国防科大都会发生。经统计,年初至今,全校“两地书”互致信件总量高达2000多封。“如果说学校政治教育是精神食粮的‘席间硬菜’,那么,故乡的家书就是润物无声的‘心灵鸡汤’。”学校领导如是说。

     

    清晰航标

     

        “一周后我们就开赴黎巴嫩了。你学成归来也要带兵出国维和。”4月上旬,一封来自第14集团军工兵团的信,让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学员黄立志备受鼓励。

     

        “对于我们战士学员来说,部队是娘家。一入学,我就带着强烈危机感和明确目标学习。部队‘家信’是我学习深造的清晰航标。”正在机房里学习编程的黄立志展示出几封信。

     

        “院校是实验田,部队是责任田,要想把‘责任田’种好,就要带着问题在‘实验田’里练出好把式。‘两地书’是我学以致用的纽带。”战士学员胡海军说。

     

        一次,学校组织学员到第54集团军实习。某团两位刚从院校分下来的排长截然不同的境况引发胡海军思考:一位虽曾多次在全团比武夺冠,而带兵却毫无威信,以至于和战士、指导员都发生矛盾冲突;另一位刚到连队就和官兵打成一片,工作开展十分顺利。返校后,胡海军和该团组干股秦股长保持书信联系。“人聚在一起不叫团队,心聚在一起才叫团队……”秦股长信中话语给胡海军深深的启发。

     

    变废为宝

     

        去年一天,沈阳军区某演兵场,“蓝军”直升机呼啸而至,“红军”装甲部队岌岌可危。“轰轰——”危急关头,数发高射炮弹从坦克中呼啸而出,“蓝军”直升机应声而落。“坦克杀手”直升机竟被坦克轻松打落,已让人惊讶不已;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炮弹和坦克竟是已退役或濒临退役的“爷爷辈”装备。

     

        原来,这是国防科大毕业学员、沈阳军区某旅副参谋长张爽变废为宝,运用体系结构总体设计、层次分析法、三视图法等体系战思想和技术,巧妙创新出新战法的结果。“能变废为宝,全靠老师指导。”演练结束后,张爽在给导师陈洪辉发去的邮件中这样说。

     

        情况交流、技术启发、鼓励鞭策……陈洪辉的37封信,启发和指导张爽将科技应用于部队训练革新,并取得13项成果。“母校‘家书’真是抵万金。”张爽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