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

    第一书评

    一代学术大师灵魂图谱的精雕细刻

    梁鸿鹰 贺绍俊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31日   15 版)
    岳南近照

    触摸一代文化英才的精神脉动

     

    ——读岳南的《南渡北归》

     

        近现代以来,我们的民族遭遇了太多的灾祸,而正在这些困顿异常的磨难之中,一批学术大师和全民族站立在一起,共同与不幸的命运抗争着。他们在危难中寻求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保存、传承与复兴。岳南的《南渡北归》以厚重、沉稳的笔触回顾历史,能够使我们穿越无情飞逝的时间和呼啸前行的历史,回到既往的鲜活现场,得以触摸一代文化英才的精神脉动。

     

        一个民族最可贵的是精神,见证与还原历史,一定要呈现出民族的精神气质,这样才能给社会提供鼓舞与营养的精神资源。尤其是当中华民族面临灾难的关头,那些肩负着历史与文化使命的人们,在个人遭遇深重的精神危机之时,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与全民族走过共同的困顿,是至为宝贵的。《南渡北归》告诉我们,在战云密布之时,病魔缠身的蔡元培到南京苦劝汪伪政府推进抗战,说到激动伤心处热泪滴落汤盘;在北平沦陷后,北大教授刘文典对前来游说他到伪教育机构任职的周作人说:“你有你的道理,但国家民族是大义,气节不可污,唐代附逆于安禄山的诗人是可悲的,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而闻一多面对严酷现实,毅然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抗战胜利后在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献出自己的生命。像这样一些体现民族气节、民族风骨的昂扬之举,在历史尘埃中似熠熠生辉的动人亮色,贯穿全书,点亮书页,给我们以深刻教益。

     

        民族与国家危难之时,也是文化、教育、科学遭受荼毒的严峻关头,知识精英被迫南下,是为了延续文化薪火,赓续科技命脉,正如西南联大校歌所说:“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当偌大的华北安放不下安静的书桌的时候,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被迫前往云南昆明,同时,李庄也汇聚了大批学术精英,他们共同担负起了传递文化的重任。在这个时候,政府、文化人与普通民众,最能够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刻骨痛楚。《南渡北归》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复活了在内忧外患之际全民同仇敌忾的整体氛围,成功再现一批文化精英于国破家亡之际的颠沛流离、挣扎奋斗,描绘出这些文化大师致力于文化创造及思想提升的全景图,特别能够给人以感同身受的触动。

     

        作品同时着力揭示的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进的西洋文化不断地熏陶与浸淫,铸就了一代知识分子蓬勃刚毅、不屈不挠和无畏从容的生命底气与品性,以及无论在如何险恶的环境当中,都能够凭借着强大的内心道德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这些人虽辗转于烽火连天的荒郊野地,时常为衣食之忧所困,但几乎无一人放弃过自己所矢志的事业,不仅如此,还穷且益坚地把各自的学术做得愈加有声有色。国家多舛而学术益盛,西南联大和李庄终于成为学术群星闪耀、大师群体登场的圣地,战争环境下短暂的自由与松弛,倒使得学术精耕细作结出了令人羡慕的果实。

     

        《南渡北归》的写作无疑是一次异常艰辛的脑力体力之旅。作品涉及现当代中国上百位政界、文化界、学术界重要人物,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文字品相粲然,结构缜密严整,叙事、释疑、思辨合一。呈现、论证、还原历史,很可能比评说历史更难得,这是雕刻精神图谱的必要基础。因此,无论是陈寅恪所言之“无自由之思想,则无优美之文学”,还是马一浮在防空洞里宣告:“我们用第一流的人才在抵抗着日本二流人才的进攻,焉有不胜之理”,均因坚实生命轨迹之依托而令人信服。作品的“三部曲”结构,似乎暗合了中国传统中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旧一轮及新一轮的“南渡”与“北归”,以及“大师远去无大师”则给我们的教育革新、人文氛围养成等留下了诸多深沉的思考。(梁鸿鹰)

     

    重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

     

    ——评岳南的《南渡北归》

     

        岳南的《南渡北归》共6大本,100多万字。这套书是在反思历史、特别是反思中国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他以西南联大为中心,重新思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和命运。其实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著作出了不少,但岳南的《南渡北归》确有不同凡响之处,我愿将它的不同凡响归纳为“五有”。

     

        其一有细节。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了丰富生动的细节,正是这种细节把历史变得有血有肉。如描写清华哲学教授金岳霖潜心学问,对空袭警报置若罔闻。日军来袭,把他的楼都炸了,但是金岳霖完全没被外界影响,还是在一片废墟中读书写作。

     

        其二有立场。作者虽然是在保持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还原一段历史,但他在客观的叙述中具有鲜明的立场,因为立场鲜明,面对大量琐碎的史料时就有自己的眼光,就不会是纯粹堆砌史料,就会促人思考,读者的大脑也会因其立场而被激活。

     

        其三有感情。岳南完全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写的,他的爱憎褒贬溢于言表,甚至对某些人物的表现不以为然也毫不掩饰。感情并不妨碍他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呈献,而在客观叙述中加入情感的温度,应该更打动人。

     

        其四有真相。岳南努力追求历史的真相,因此他才会花那么多的功夫在历史中寻找资料。为了更好地呈现历史真相,他安排了两种文字,一种正文,另一种是注释。不可忽略这本书中的注释,它与正文平分秋色。注释是纯客观的叙述方式,与带着感情的、立场鲜明的正文相互补充,相互参照,从而使历史真相更加地丰满了。

     

        其五有结构。岳南的叙述像散文化的叙述,看似很随意,但他其实很有结构意识。这个结构是以历史框架和历史走向为纵向轴的,或者说是以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为结构的,在这个结构中的核心便是西南联大,这个核心又向四周辐射,是一个中心辐射与纵向轴交织的复合结构。在大的框架里岳南的叙述又非常自由,他以一个又一个的人物为中心,“瞻前顾后”,既看到人物的过去,又顾及人物的未来。

     

        将“五有”统一起来看,就看出了岳南重新建构历史的企图。岳南通过南渡——北归——离别的脉络,来重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如何建构这段历史,细节起到很大的作用。宏大叙事的历史将很多细节都筛选了,但实际上有很多细节会使我们对历史重新加以认识。但未组织起来的细节只能是一堆碎片。岳南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碎片,但又不会让我们有一种碎片化的感觉,因为他有鲜明的立场,立场就是一种黏合剂,将故事片粘合成一个整体。因此岳南的立场也体现出他的史识。史识是这部著作的灵魂。

     

        光有史识还不行。唐代史学家提出治史应该有史才、史学、史识三长,那么我们也可以考察一下岳南在这本书中的史才和史学。岳南完全采取了一种反正统的历史叙述,带有一些民间江湖的味道,据说他曾学过评书,他还确实把评书的特点带到了叙述之中。这样的叙述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了。因为以往的历史作为一种宏大叙事,无疑是严肃的、正规的,也是四平八稳的,岳南既然要针对这种宏大叙事,建构起自己的历史,那么他采取一种与严肃相对立的民间江湖式的叙述,才能够有效地表达他所要建构的历史。值得佩服的是岳南为写这套书花了8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做了很艰苦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岳南的书是反思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在书的腰封上有一句宣传语: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它表达了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建树的精神焦虑。《南渡北归》所描述的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近百年来还没有真正为世界文明提供独有思想奉献的大师。因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在这段历史里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从《南渡北归》中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大师正在孕育之中,中国大师所独有的学术和思想也正在孕育之中。(贺绍俊)

     

        (岳南,作家,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台湾国立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现居北京。主要作品有《南渡北归》(三部曲)《陈寅恪与傅斯年》《风雪定陵》等。

     

        湖南文艺出版社此次出版的《南渡北归》(三部曲)为增订版大字本,首次披露台湾中研院的珍贵史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