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3日 星期一

    专家学者评论·邹广文专栏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谈文化?

    邹广文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13日   07 版)

        30多年的中国改革,“文化热”一直没有降温,伴随中国社会发展的节奏一路走来。文化成了不同学科参与最多、不同社会阶层关注最多的领域。而且我们发现,全社会对文化问题的关注,更多情形下呈现为一种非官方的自发行为。今天,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种新的发展语境无疑也给我们的文化思考与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今天的文化研究应该如何贴近时代?到底什么问题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文化探讨应该怎样和老百姓的诉求相关联?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文化讨论不是无文本的操作,需要我们诉诸价值关切,因为文化反思的目的是文化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文化自觉之路应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关切,在全球化视野下对人类文化危机的反思和觉醒,并通过积极参与文化变革,获得文化转型的自主地位和能力,开拓文化发展新方向、新道路,以期实现中华文化的自我升华。

        从这一视角看,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应该围绕以下问题达成共识:

        首先,在全球化时代研究文化问题,必须克服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今天的人类,正在由离散时空文化走向同步时空文化,这意味着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所发生的事件,都可能引起全世界关注。在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下,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探索和特色实践,都开始具有世界意义。

        因此,今天我们思考中国文化发展与实践,需要培育全球性思维,以自信从容的心态面对世界。思维的偏执既妨碍着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妨碍着中华文明精神的世界传达。我们只有以和谐的、建构性的思维审视民族文化的发展,才能做到既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而又不失去自我,进而对不同文化形态所进行的比较、沟通和理解才有真实的意义。与他者文化共同建构新的世界文化体系,才是文化自觉的根本目的。

        其次,要培育健康的文化发展观,超越文化研究的狭隘视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是否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其突出标志是培育一种为全体国人所共同持守的价值观念。我们这里所讲的健康文化观,是指在文化哲学层面所确立的人类文化实践的自觉意识,它是判定一种文化好与不好的基本价值尺度,是引领社会大众文化风气的恒久意义追求。当代中国文化观的建构,必须蕴含经验与超验、理性与价值、历史与未来的双重关切。

        一种文化观的确立,意味着要对当下文化现实进行自觉的认识与反思,进而对文化进行能动的价值构建。培育正确的文化观,是构建和谐社会并发展和谐文化的重要前提,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重要标志。社会发展意味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文化必须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最后,文化研究要自觉切近中国问题。中国当代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最基本视域,只有直面中国问题,把握时代的脉搏,文化研究才能找到源头活水。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新观念、新意识不断生成,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这客观上也为文化的多元互动发展奠定了基础,催生了多样文化形态的形成。当代中国有四种基本的文化形态: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化。

        社会文化的多样化虽促成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但也造成了各种文化矛盾冲突,如文化的本土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大众与精英、事业与产业等冲突,这就需要我们的文化研究自觉强化文化的自省意识和批判意识,立足中国未来发展去妥善化解各种文化矛盾,以保持文化的创造性活力。

        (作者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知名文化哲学学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