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的教室,泥泞的操场,薄弱的师资。老师不愿来教书,学生不愿来上学。”这是5年前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部分郊区学校的真实写照。如今,这里每一所学校都有了挺拔的教学楼、现代化的运动场、优秀的师资队伍。
雨花教育的嬗变只是长沙市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硕果之一。2013年10月,长沙市9个区县(市)一次性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国家评估,标志着长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长沙市教育局局长王建华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多方面、多角度细化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具体内容。我们将紧紧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好学校办到家门口
3年前,家住雨花区泰禹家园的李健抱着怀疑心态,将孩子送到了离家只有两分钟路程的砂子塘泰禹小学。
“事实证明,当初的无奈之举是最明智的选择。”李健告诉记者,孩子入学后,他发现,学校的所有教学计划和进度都与有着高知名度的砂子塘本校保持一致,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都一样,3年下来,孩子的进步让他很欣慰。
砂子塘泰禹小学的前身大塘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规模非常小,教学质量比较薄弱。2008年,长沙市雨花区投资6000万元在该校附近新建配套学校进行合并办学。2009年,大塘小学成为砂子塘教育集团的一所分校。短短几年,砂子塘泰禹小学就得到了市民的认可。
为确保学生“好上学”,长沙市不断优化办学条件,着力缩小校际差异,努力把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王建华告诉记者,长沙近5年投入建设经费58亿多元,建设省市合格学校1279所,至2012年底,长沙所有完全小学规模以上学校全部通过合格学校评估验收,提前3年实现规划建设目标。今年,长沙市又启动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质改造3年行动计划,将对长沙最后450所相对薄弱的学校分期分项目进行提质改造,力争到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发展。
特殊群体平等入学
从2008年开始,长沙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孩子只要是长沙市的在籍中小学生,周末或晚上都能免费到少年宫参加声乐、舞蹈、钢琴、美术等11大类特长培训。长沙市财政为此每年拨50万元专款,城区区属5个少年宫也对此加大财政投入。
这只是长沙市财政向教育倾斜的一个缩影。2004年,长沙出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指定学校就读并享受本学区城市学生同等教育的政策,取消农民工子女借读费。2005年秋季起,长沙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启动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一费制”全免入学制度。2006年秋季起,长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免杂费入学。2007年秋季起,长沙政策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一费制”全免入学,城区一些地方还免除了部分自愿项目的收费。
名校资源迅速扩张
在长沙城区,“长郡”“雅礼”“砂子塘”等“名校”托管、帮扶的中小学,至今已有76所,占城区所有中小学的近三成。来自长沙市教育局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该市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超过75.2%,这还不包括多所优质民办校。而在几年前,长沙的学生家长可没有这么省心。
与全国许多大城市一样,长沙这些年扩张迅猛,不到10年时间,城区面积翻了一倍,人口增加了100多万。人口大量涌入城区,造成名校“一位难求”。
2007年长沙市出台的《关于认真做好城区中学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规定,湖南师大附中等优质学校分别对口支援10所薄弱初中,派出校长、教师一起教研,几所“弱校”很快变了样。此后几年,在政府的“撮合”下,名校集团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
初中大规模“组队恋爱”之时,小学也没闲着。砂子塘教育集团董事长孟毅说,现在长沙市砂子塘小学的分校已达7个,在校生达1.4万人。目前,长沙城区的20所优质小学已托管和帮扶52所,几乎所有的新建学校都成为优质学校。(本报记者 龙 军 光明网记者 禹爱华 本报通讯员 王本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