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在走近巴西伊瓜苏大瀑布时,迅速闪进我的脑海。
来到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乘上双层游览车,一边观赏着南美浓郁的热带雨林,一边想象着林中丰富的动植物样子。不觉间轰鸣的水声传来,徐徐前行,在移动的景物中出现了组组悬挂于绿色峭壁间的瀑布,终于见到了,这就是1984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上最宽的伊瓜苏大瀑布。
此刻让我忽然想起北宋山水画家郭熙的步步走、面面观的绘画主张,眼前的美景用画笔连接起来,不就是一幅全景的壮美水墨画卷吗?
兴奋地拿上相机,走进森林步道。伴着巴西春季的阵阵雨雾,穿行于雨林之中,一边细心地品味着十月清新的空气,一边欣赏着对岸的瀑布,不时有一只只蜂鸟飞临眼前的鲜花前悬停,将长嘴探进花芯,据说蜂鸟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达50次/秒,这些幼小的精灵身上五彩的颜色与各色鲜花构成了美丽画面,让人驻足欣赏和拍摄。咦,是谁在拖拽我的背包?原来一只大胆的南美洲浣熊正站直身子用爪子翻动我的背包,希望找到食物吗?还有几只同伴正抬头观望。
继续前行,走上搭建于岩石上的木质栈道,可以更近距离感受瀑布的壮观。这里是观赏伊瓜苏瀑布最精彩的角度之一,是马蹄型的瀑布群组中最壮观之处,被称作“魔鬼的咽喉”。站在栈道尽头,左边、前边是从天而降的涛涛水流,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雷,反激于岩石的水花飞溅,如雨雾般水气冲天,湿透的衣衫是敢于走到栈道尽头的证明。右侧望去,从脚下栈道流过的湍急水流又再次飞泻进万丈峡谷深渊,蒸腾的水雾与刚透出的一缕阳光刚好形成一道弯弯的彩虹,将瀑布装点得更加壮阔而多彩。
瀑布流水倾泻,文化之水绵长。
这次到巴西伊瓜苏市,是采访中国驻巴西大使馆与伊瓜苏市政府首次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国电影周。开幕式上首映了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片《走路上学》。影片放映结束后,很多观众表示自己始终是伴着泪水看完的。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说:“没想到上学这么简单的事情,对于住在偏远山区的一些中国孩子是这样难,电影中孩子的纯朴和对于学习的渴望令我非常感动,影片结尾搭建起的桥梁感觉很美好。”
更多的学生向我表达了渴望了解中国的愿望。一位公立学校的高中教师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他说:“很多巴西人和我的学生们都很希望能到中国去看看,这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分手时,这位教师还欣喜地向我展示开幕式上领取的小礼品中国结和中国剪纸,表达他对东方文化的欣赏和喜爱。
电影周开幕式的人群中,一位阿拉伯装扮的女青年尤为显眼。她高举中国结,热情、欢乐的样子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绘画的灵感油然而生。我想,采用灵动潇洒的笔触,带以精细的人物眼神光的描绘,民族服饰、中国结和伊瓜苏自然人文符号的组合,一定是一幅艳丽淋漓的水彩画。
巴西是一个种族和文化差异显著的国家。伊瓜苏大瀑布奔腾而下的水流、热情友好的伊瓜苏民众以及来自东方的中国文化……回国后,这些印记在我的脑海中重合叠加。各种自然、人文符号与面孔的汇合交织,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我想这些都是构筑着未来世界面貌的元素。文化的碰撞、理解和认同,如同画家调色板中的颜料,在不断的混合中诞生着既丰富又美丽的新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