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健康快车”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开展的公益项目之一,2003年7月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发车,奔赴全国各地,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10年来,共有1923辆“母亲健康快车”在全国30个省(区、市)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医疗健康服务,受益妇女达3350多万人。“母亲健康快车”被誉为广大农村贫病妇女的“救命车”。
因为早发现早治疗,捡回了命
贵州省凯里市龙场镇平寨村的袁兰,11岁时,乳房长出一个坚硬肿块,当时家庭困难,就找乡村医生看,吃了一个多月的草药,不见肿块消除。袁兰的父母筹集了家里所有的钱带她到市里和省里医院检查,因拿不出上万元的医疗费,没能就医。是“母亲健康快车”开进村为她解了危难,随车来的专家们为小袁兰检查、确定病情,制定手术方案,成功切除了乳房肿块。如今的袁兰已成为当地的美绣娘。袁兰将亲手所绣的“大医精诚”牌匾,送给了中国妇基会和“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的负责人。
2007年“三八”妇女节时,“母亲健康快车”开进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的嘎查,给妇女体检。这里的妇女世代没做过体检,传统观念强,加上进城不便,不会汉语,对体检普遍恐惧。旗妇联主席娜仁和医生们一起,拿着蒙文印的小册子,挨家挨户宣传体检的道理和意义。妇女们终于走上“快车”,结果不少妇女被查出了妇科病和肿瘤,其中一些人因为早发现早治疗,捡回了命。蒙古族妇女达古拉,2010年春天时,一直感觉疲惫,胸部难受,却没多想。经“母亲健康快车”检查后,医生让她快去大医院复查。在赤峰市医院,达古拉被确诊患了乳腺癌,专家告诉她,像她这么早发现早手术的,真是太幸运了。
“新时代的赤脚医生”
10年来,“母亲健康快车”做到“有呼必应,随叫随到,有难必帮,有险必救”,已成为部分省区广大群众熟悉并感到亲切的品牌,被誉为“新时代的赤脚医生”和山里人的“救命车”。很多地方,每当“快车”开来,妇女们便放下手里的活计过来排队看医生。
面对特大自然灾害,“母亲健康快车”还拓宽工作领域。2008年初,贵州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凝冻灾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影响。“母亲健康快车”积极参与到全省“抗凝冻,保民生”的抢险救灾工作中。凝冻期间,“健康快车”共转送了30多名孕产妇至医院分娩,未发生一例高危孕产妇死亡。
同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地震,贵阳地区的10辆“母亲健康快车”全部加入全省卫生系统的200多台救护车行列,接来四川灾区的数百名伤员,5家“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医院空出病床500余张,接纳和医治四川的受灾伤员。
满足老百姓需求任重道远
“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在各地都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有的立即开通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并完善车内的各种抢救设施,配齐急救药品及器械;有的指定专人驾驶,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母亲健康快车”正常运行,随时为老百姓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中国妇基会项目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母亲健康快车”目前还未能满足需求,在西部地区,由于车辆使用过于频繁,有的县车辆一年就能行驶15万公里,早期发放的车辆老化严重,截至目前需要更换的“母亲健康快车”近500辆。另外,西部的某些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分散,县级医院救治资源无法辐射到每个乡镇,有条件的乡镇医院非常迫切希望得到一辆“母亲健康快车”,根据各地报上来的数据显示,各乡镇需要近500辆。
此外,医务人员志愿队伍亟待扩充,基层医生培训需求迫切,车载设备、常用药品、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在基层做公益活动时也十分紧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正积极努力,也期待更多爱心企业和人士的爱心行动。(本报记者 李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