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所以卓越——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授肖明清科研攻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指导的硕士博士,既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又能解决部队实际问题。
“请叫我肖老师”
肖明清头衔很多: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总装专业组顾问、空军高级技术职称评委等。但他最爱听别人叫他“老师”,而不是职位。
虽说是教学“大腕”,但肖明清还是把每一堂课都当作第一堂课。每次开学,他都要迫不及待地告诉学员,教材中有哪些问题,哪个字错了,哪个图不够准确,生怕误人子弟。其实,教材基本是肖明清编写的,但教授总要给自己“挑挑刺”“亮亮丑”。
肖明清总说,课比天大。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部队短轮训学员,他都悉心施教,从不在授课上打一点“折扣”。今年4月,肖明清接到录制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任务。那段时间,他连轴转,脑中始终思索如何讲好这门课。临录制那几天,肖明清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观看录像时,发现有十几秒的视频,由于离话筒太近,气流声让讲课内容听不清晰,他当即提出重录。尽管摄像师说没有必要,但肖明清坚持重上讲台,力争整堂课尽善尽美。
“这个‘本’赔得值”
把自己的学生当成艺术品雕琢,这是肖明清的“育人经”。在学院,大家都知道,25个自主实验设备均由肖明清自筹资金购买,这可是明显的“赔本买卖”。面对质疑,肖明清反驳:“如果仅从经济利益上考虑,这种投入绝对赔本,但我的‘本’是学员的全面发展,这个‘本’赔得值。”
每次下部队维修检测装备,肖明清总喜欢带上几名学员。给装备“治病”,先让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学员“打头阵”,教授全程指导,直至故障排除。肖明清告诉部队领导,如果今天不放手让他们试,他们今天不行,明天不行,永远都不行。
肖明清的实验室有个特点:正方形的大厅中央,被隔板划分成很多办公区域,学生集中在此,周围则分布着实验室的所有老师。“这种设计叫众月捧星,学生是星,老师为月,充分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因为他们随时有问题,很方便就能与周围的老师进行沟通。”说起自己的这个设计,肖教授颇为得意。
更让肖明清得意的是,自己首创的“1-2-3”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法。“1”是一个基地,这个基地其实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实验室,由他自筹经费百余万元建成。“2”是两项要求,要求自己培养出的学生要与军队需求接轨、与部队接轨、与机关工作接轨、与对外交流接轨;要求每月必须撰写个人工作学习计划安排和月工作小结。“3”是3类实践,每名研究生必须全程参与两个科研项目,独立完成一个科研项目的方案设计。
“自己要做最美范本”
肖明清教研室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这里日常交流、汇报工作,必须用英语。“我们培养的研究生要适应未来信息化军队的需要,必须与国际接轨,英语是基础。”肖明清说。他“自己要做最美范本”,故率先垂范,努力克服自己湖南口音重的问题,每天准时5点30分起床,花上1个小时读英语、背英语、练英语。而今,肖明清成为教研室里英语说得最好的。
走进肖明清和学员的实验室,大屏幕不时滚动着“肖教授语录”——“今天你做到了吗”“如果你想追求卓越,请记住,每天比别人多付出一点”……道理看多了,自然麻木。肖明清去除麻木的“绝招”,仍是率先垂范。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好的习惯性动作需要66天来养成。肖明清就号召学员首先监督他并相互监督,相约66天后共同见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