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07日 星期六

    新闻背后

    拾起丢失的“文明”

    ——《光明日报》“文明出境游”系列报道采写体悟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07日   09 版)

        近来,一些去境外旅游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屡见报端,相关安全及纠纷事件时有发生,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凸显。在看到相关报道时,我相信,每个中国人的心都是揪着的。“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这是网友很犀利的批评。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却因一些游客不拘“小节”,丢了中国的“面子”,实属不该。

        围绕“提升道德素质、塑造良好形象”的主题,本报策划了《文明出境游大家谈》栏目,广泛采访出境游客、留学人员、驻外使馆工作人员、旅行社、专家学者、相关部委等,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报道——《莫让陋习使中国蒙羞》《出境旅游,为什么频现“不文明”?》《我为文明出境游“支招”》《走出国门,你就是一张中国“名片”》。出境就是形象大使,提升旅游文明刻不容缓,希望通过晒一晒“陋习”,讲讲道理,让国人看到差距,在自我修正中形成文明旅游的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篇稿件的采访中,每一个被采访游客都表示知道不文明行为会使中国国家形象受损,看到境外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会有羞耻感,就算自己没有去当面阻止,也会默默告诫自己和身边人不要像他们那样。然而,当记者列举出10来种常见的中国游客在境外的不文明行为时,比如公共场合大声讲话、不给服务员“小费”、吃桌餐敬酒等,很多人却沉默了,继而开始为自己的这些行为找理由。

        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不文明”行为,很多人都会有意规避,但仍然有“个别游客素质较低,文明意识差”。一味地谴责他们没有用,因为他们在国内就是这么做的。规避境外“不文明”,需从提升境内旅游文明素质抓起。在国内旅游景点看到一个雕塑就要爬上去拍照,到了国外,你也习惯性地爬上去了;在国内景点的草地上,你铺上桌布开始野餐,到了国外,你也会对此不以为然。因此,我们首先应当在国内旅游中形成一些旅游文明共识,通过媒体宣传和法律法规约束,使其深入人心,人人遵守,再逐渐把这种共识提升到国际标准。

        其实,更多的“不文明”源于地域文化和习俗规定的差异,很多“不文明”背后是“不知情”。比如在参观佛教寺庙的时候,最好把自己裹成一个“粽子”,如果穿着短衣短裤,人家会很不舒服;在西欧,对服务员要足够尊重,服务员不是被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相反,还应当付“小费”肯定他们的服务。如何规避这种文化差异产生的不文明行为?从各地纷纷采取的措施中,不难看出,旅行社、旅游从业人员作用重大,也责无旁贷。事实证明,导游、领队如果“先知、会管、常提醒”,及时提醒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将有效减少不文明现象。

        北京国旅优秀领队王羽在接受采访时说,出国之后,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摒弃不良习惯,入乡随俗,遵守当地的行为准则。作为领队,他工作细致入微,因为每个国家都有不一样的习俗,在行前说明会中他都要把重要的注意事项讲给客人。在旅行过程中,只要有机会也会“苦口婆心”地一遍遍提醒、告知。本报8月17日起头版开设的《“出境游讲文明”典型报道》栏目中,一批优秀的导游、领队、游客及旅行社脱颖而出,让我们看到安全文明旅游的曙光,他们用辛勤劳动,让中国游客在享受境外旅行的同时,也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尊重。

        一个多月的深入采访,让我深深理解到一个规范、健康、文明的旅游市场的重要性。提升中国游客文明素质需要良好的旅游文化环境,更离不开法律的“硬约束”。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业内人士认为,旅游法实施将是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者文明素质的最佳时机。让每位出境游客都成为承载和传播中华文明的闪亮“名片”吧,对此,我充满信心!(本报记者 龚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