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似乎总喜欢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年轻一代。影像内外的80后们已经用劳动汗水摘掉“小皇帝”的头衔了,镜头中的90后仍然要与“自私”“浮躁”“拜金”相连。然而,电影《青春派》的出现,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矫正对90后的刻板印象与偏见。
《青春派》的故事很简单:高三学生居然(主人公)高考前对暗恋的女孩激情表白,但因恋情影响而高考失利。为重获芳心,更为自己正名,居然踏上了复读之旅。在这一年中,他结识新伙伴,共同备考、一起搞怪,偶尔狂欢、不忘恋爱。他既享受着奋斗的快慰,又难挨失恋的痛苦,既收获了同学的情谊,又咀嚼起现实的残酷……青春的迷惘在蜕变里找到归途,他不仅收获了录取通知书,更像个真正的男子汉一样慢慢成熟。
影片选了个讨巧的话题:高考。虽然现在教育路径的选择面比以往宽不少,但对大部分寒门子弟而言,高考仍是改变人生的最直接选择,高考的经历是可以打通代际差异的集体回忆、共同话题。但是此片并非新瓶装旧酒,拿70后、80后的经历硬套90后,片中的主要角色基本选用了90后非职业演员,更有几位拍片时就是高三学生,这种心理和状态保证了生活的真实。从网上反馈来看,一些经历过高考的90后对影片有极大共鸣。
围绕这样一个话题,影片可被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基本是青春类型片,重心是少年懵懂的初恋。这在内地以中学生为对象的电影中颇为少见,更重要的是,它的表达直白、清新、自然,真挚而富有生活趣味,不输港台青春片佳作。影片后半部分集中在备考上,在故事之上更有对高考存在价值和起点公平的思考,也不乏对“拼爹”等不良社会习气的直面,体现了本片主创的诚意。
不过,让一部类型化作品背负太深层的探讨显然力不从心,后半部分的叙事节奏显得散漫很多。好在收官时不忘对开头回望,同样是真情道白,青春的冲动退散,沉淀下来的除了苦涩,更有余韵芳醇。
尽管留有遗憾,但《青春派》仍然可算近年来难得的国产青春片:一方面,它在青少年心理与主流话语之间作了调和,将颇有争议的90后的真实心态展现在舞台中央,为一代人正名;另一方面,它在类型片探索上进行了积极尝试,使国产青春片回归故事、回归人。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中,《青春派》力夺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两个奖项,可以看作对本片创作诚意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