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4日 星期日

    一帧帧美妙时光

    梁若冰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04日   11 版)
    水边的风景(摄影) 梁若冰

        在岁月的年轮中,当你情不自禁地回首往事时,那些不经意间的童真青春留影,那些你匍匐攀越拍摄的花鸟鱼虫或者人文景观的精彩瞬间,那一帧帧黑白或彩色的照片所传达出的丰富内涵,也许是文字所不及的。

        晨曦中露珠在荷叶上晶莹剔透的舞姿、九寨沟一汪清水中的倒影、没有雾霾的仲夏夜里满天的星斗,摄影除了具备刻画历史印痕的主要功能以外,它的艺术拍摄意趣令人着迷,并陶冶性情。我还注意到,摄影在新闻突发事件中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比文字来得更加快捷和震撼人心,因此人们概括今天是个读图时代、视频时代。

        摄影之于我本人,就像一首怀旧的歌谣,它连接着我和亲人的情感岁月。从我记事起,我眼里的爸爸就是个摄影发烧友,家里几乎所有节假日的活动,他都会给留影,当然给我照的更多,香山、北海、颐和园、什刹海的主要景点都有爸爸为我精心拍摄的照片,北京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景色次第进入他的镜头。爸爸不但拍摄,还自己去冲印放大。家里有一间房子被他搞成暗室,我十来岁时,就可以帮他打下手,在暗房里帮他定影、洗刷白磁盘和夹照片等等。在暗房帮爸爸成为我看小说以外的最爱。爸爸经常能用到好相机,原因是我一个远房表哥,不但精于摄影,还有修理照相机的绝活,从国产的海鸥到德国的蔡司,没他不能修好的。所以我爸常去他那蹭一个好相机来照完一个胶卷或半个胶卷归还。

        我也用过一次表哥的好相机,但代价“惨重”。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胶卷还是奢侈品,特别是受女孩儿青睐的彩卷。有一天,我最好的同学王娟不知从哪里整来一个彩卷,我们决定去香山拍红叶,借来表哥的蔡司相机,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一行五人直奔香山。一路上相机不离手,生怕把借来的宝贝弄丢了。拍完一个卷下山,才发现自己的书包不知落到哪里了,但庆幸的是相机还在。而今,每当翻到那一年的香山游照片,还念念不忘的是为了单反蔡司的首次拍照,丢了书包,里面有妈妈花35元高价给我新做的一件纯毛外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满足自己日益高涨的摄影爱好,攒了很久的钱,买了第一台单反相机——佳能EOS1000F,是业余机型里最好的。它的连拍和运动拍摄功能和清晰的成像,让我很是享受了一阵子。那时无论黑白还是彩色胶卷的价格跟工资比都很贵,还需要拍摄者慎重按快门,所以数量现在看并不多。最多的两次是参加两次国际会议,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剧院、画廊拍了8个柯达彩卷、一个英国伊斯曼黑白卷,在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上看海豹产子拍了7个柯达彩卷,直至零下30多度的低温让相机停止了工作。还有,就是这款相机挺给中国记者露脸的。不止一个人问:你们光明日报也给文字记者配这么好的相机?!

        爸爸和表哥仔细观看了我俄罗斯和加拿大之行的照片,说哪一张拍得如何如何,处处鼓励我,总之一个字:“好!”黑白胶卷那阵子不但卖得贵,冲洗和放大也贵,所以那质量上乘的伊斯曼黑白卷我没在图片社制作,一直想等爸爸身体好些时再领我在暗房自己制作、放大,但遗憾的是爸爸的病日渐严重,再没精力在暗房里冲印照片,直至2006年他老人家过世,还在家里找出几大包过期的放大纸和已经生锈的照片裁纸机。与爸爸一起在暗房扩印的经历就像一幅黑白照片,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从小到大,有爸爸为我拍的十多本影集。若按照本世纪大量使用数码拍摄的情形,也许数量不算多,但数码的无成本拍摄与胶片的高成本拍摄,无可类比。看着过去那些经过岁月时光色彩饱和度已经降低的照片,或者已泛黄的黑白照片,我并不想去修饰它,或用电脑软件去美化它,因为对我来说:它原来的样子,才是那首温馨、怀旧的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