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28日 星期二

    掀开“泥黄金”的面纱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28日   05 版)
    参展的大球泥。本报记者 龙军摄

        5月16日至20日,首届中国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博览会上,一种非宝石、非金属的球状白色矿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种名为“大球泥”的矿土看似不起眼,却因矿源稀缺,有“泥黄金”之称。

     

        大球泥的现状怎么样?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这种珍贵的矿土资源?

     

        神秘的大球泥

     

        大球泥的矿石名为高岭土,它生来便与众不同,不是处在地层表面,而是深藏在湖南怀化、黔阳和溆浦三县交界的雪峰山脉的岩石层下,由若干万年前古代火山爆发出的花岗岩体分化而成,矿土皆成蜂窝状分布,色彩耀眼雪白,状如鸡鸭孵蛋,直径一般在10—20厘米,故称大球泥。更为稀奇的是,每个大球泥中心都有一个黑色内核,需去掉内核方能制瓷。

     

        大球泥最早问世是在上世纪50年代,地质工作者在湖南省雪峰山脉偶然发现了大球泥,并尝试用于瓷器制作。

     

        但大球泥并不能直接用于制瓷,因为它不能烧结,烧出来还是一堆粉末。经过湖南洪江瓷厂原料配制技术人员的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第九号配方,成功将大球泥作为主要原料应用在制瓷上。用大球泥生产出的瓷器与以往的瓷器相比,瓷胎更透明,更润泽。该厂当年生产的瓷器品牌为“珑娜餐具”,出口到国外,每只餐具的单价比普通餐具要高出8倍左右。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运用,科研人员已分析出大球泥的化学成分和窑泥物理性能。它质地洁白,含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氧化铝的含量达35%以上、二氧化硅的含量在41%以上,且其杂质极少,氧化铁的含量在0.15%以下,烧结白度达到92度以上,是世上稀缺的非金属资源。由于大球泥黏度好、质地白,所以用它烧制的瓷器釉面温和润泽、画面清新雅丽、富有水分感,给人美中藏秀、淡而有神的感觉。

     

        大球泥的神秘面纱虽已揭开一角,但其内核如何形成、是否还有矿源等诸多疑问还有待科研人员进一步探索。

     

        “为什么一些矿物质会风化集中在内核之中,这个肯定有它的奥秘。”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原总工程师童潜明认为,其他高岭土做出的瓷器之所以达不到大球泥做出的瓷器的标准,极有可能是大球泥中还有一种人们没有发现的神秘物质在起作用,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如果能够了解这种物质是怎么形成的,或研究它到底是什么,就有可能“顺藤摸瓜”找到大球泥的矿源或人工合成方法。

     

        大球泥的过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南醴陵使用大球泥为原料制作的“国宴瓷”,将大球泥优于其他高岭土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1964年,湖南醴陵瓷厂接受了建国15周年国宴瓷的制造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原所长李维善亲自前往雪峰山,在湖南洪江瓷厂的帮助下,顺利取得了这一上佳的制瓷原料——大球泥。

     

        经过大半年的紧张生产,国宴用瓷共计57个花色品种的瓷器,于1964年8月完成,并全部送到人民大会堂,为建国15周年献礼。这批“国宴瓷”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赞赏,也给国内外宾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得主张守智曾这样评价用大球泥做出的陶瓷艺术品:它温润如玉,给人以美的享受。

     

        大球泥的未来

     

        从上世纪70年代雪峰山脉的大球泥开采完后,这种特殊构造、特殊性质的高岭土至今还未在国内发现第二处。认识到大球泥的价值后,景德镇、上海、北京各地的商人曾怀揣淘泥的发财梦重返雪峰山,可一次次无功而返。种种迹象表明,大球泥矿或已绝迹。

     

        5月16日,首届中国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开幕。大球泥一经展出,便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带着大球泥参展的是湖南洪江商人腾召华。

     

        腾召华介绍,如同大球泥被世人发现一样,他收集大球泥也是出于一种偶然。几年前,他买了几只醴陵釉下五彩瓷瓶,收藏过程中,随着投入感情的加深及行家朋友的介绍,逐渐加深对醴陵瓷的了解,知晓其原料中有一种最为稀缺宝贵的资源——大球泥。于是,他花了将近8年的时间将散落民间的大球泥收集到手中,而这百余吨大球泥也成了世界上最后的存留。

     

        “大球泥已绝迹于世,我们要审慎动用。”腾召华说,即使每年只用一、两吨大球泥,这批“泥黄金”也只够用五十年左右。如何谨慎有效使用这批“泥黄金”并发掘其新领域的应用,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唐锡怀表示,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泥土,因存量少,更适合做珍品艺术瓷。要充分利用其他材质与大球泥配合,减少其用量,使大球泥的使用寿命更长。这也是当下大球泥最为保险而有效的合理应用。

     

        还有专家表示,大球泥的潜力超乎想象,可在生物、新技术等多种领域加以开发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邱冠周表示,大球泥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可以考虑与做材料研究的专门机构合作,通过开展关于大球泥的课题研究,深度挖掘其价值所在。

     

        本报记者 龙 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