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守护在“蓝鲸”心脏

    于 航 王庆厚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20日   11 版)

        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机电专业官兵,40年如一日守护在“蓝鲸”心脏。这里高温、高湿、高噪声,白天看不见太阳,晚上看不到月亮和星星,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3岁,而他们的军功章,却能铺满一条百米跑道。

     

    “水平都是最顶尖的”

     

        韩黎宾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他担任北海舰队某潜艇机电部门带头人时,自有一套“训练法”。他练出的兵,个个达到一人多岗合格。有人感叹:“韩黎宾手下的兵虽年轻,但能力水平都是最顶尖的!”

     

        没有一丝事故苗头能逃过他们的眼睛。某年春节,时任某型潜艇机电长的李胜弟将被褥搬到某艇上。刚睡了一夜,就觉得不对劲:舱室温度偏高,但各项参数正常。有人建议“先不用管,再观察观察看”。李胜弟不干,连续3天3夜没合眼,对运行的两台发电机各项参数进行对比检查。为了能最真切地感受温度变化,他直接用手触摸滚烫的管路。手皮烫掉了,问题找到了。他重新改造通风管并对局部保温层进行加厚,舱室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凭着严谨的作风和精湛的技艺,李胜弟6次荣立三等功。

     

    “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潜艇是钢铁“蓝鲸”,内置机械设备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据专家介绍,集中体现国家科技水平的潜艇,艇内各类设备数千台,仪器仪表上万件,指示灯数千个,大小阀门好几千,宛如一座水下科技城堡。

     

        潜艇某故障的检测和定位,在国内乃至世界一直是个难题,鲜有人敢碰。可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机电专业二等功臣苑广成偏偏不信这个邪:“我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没有攻关团队,更没有现成的资料,啃下这块“硬骨头”,注定是一个孤独艰辛的历程。有时为解决一个课题,他连续10天不离机舱,双眼熬的通红。成功属于愿付出的人。苑广成研制出某故障检测设备,一举打破该领域的技术封锁。

     

    “请相信我的毅力”

     

        当雾气温度超过50℃时,人在其中能坚持5分钟就算了不起。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副机电长孟兆旭就真“了不起”了一回。当时,正值某潜艇执行任务。突然,管路发生故障,高达55℃的炽热蒸汽顿时充满整个舱室。“大家不要慌!都让开!”雾气中,孟兆旭推开年轻人,不顾一切地摸索到主机操纵台。凭着冷静的心态、无畏的勇气、精准的操作,消除了隐患。然而,他因长时间吸入大量蒸汽晕倒在战位上。

     

        说到舍生忘死,李洪海也算一个,他曾3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那一次,某潜艇正准备进行一项重要试验。起航前3天,时任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机电长的李洪海病倒了。他拉着试验指挥部领导的手,反复恳求:“试验日期不能改啊!我一定要参加试验!”李洪海还是被送进医院。一听要住院,李洪海就急了。他向医生解释,又向首长求情:“请相信我的毅力,我能完成任务!”首长和医生被他的诚心折服。出海那天,两位战友架着李洪海一步一步走向潜艇。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来,李洪海再也支撑不住身体,一下晕倒在桌子上。像这样舍生忘死的事,在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机电专业官兵中还有很多。正是一代代机电官兵自觉坚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传统,“蓝鲸”才能在惊涛骇浪里纵横驰骋,扬威天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