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20日 星期一

    维和战场的“修路尖兵”

    ——记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参谋石绍波

    张 冲 蒋利铭 桂楷东 赵 品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20日   11 版)

        在中国工兵分队战友眼里,石绍波是“修路尖兵”。这位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参谋、道路桥梁助理工程师,7年5次出征非洲维和战场,凭着一身修路绝活,让联利团(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维和部队最高指挥机构)司令穆罕穆德·哈立德将军高高竖起大拇指。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5次被授予联合国一级和平勋章。

     

    奇迹般的“中国速度”

     

        在非洲维和战场,别人修不了的路,石绍波能修。

     

        2009年10月,联利团向维和中国工兵分队下达绥德鲁至塔佩塔116公里的道路修复任务,时限两个月。当时,石绍波正在绥德鲁至渔镇方向进行道路升级改造,绥塔线上的施工任务由另一支分队完成。一个月过去了,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调查发现:中国工兵分队绥塔线施工进度缓慢,修路标准明显没有绥渔线高。这可急坏了中国工兵大队领导,要是达不到标准、完不成任务,中国工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响当当招牌,岂不是要毁于一旦?!情急之下,大队将这两条施工线路,都交给石绍波完成。

     

        要想在这么短时间内,同时修复绥渔、绥塔两条全线长达252公里道路,绝非易事。如果赶上暴雨,完成任务的几率几乎为零。

     

        石绍波没有打退堂鼓。他甚至决定对绥塔线道路进行重新修复。担负中国施工分队警卫任务的埃塞俄比亚哨兵,认为中国工兵愚钝:眼看施工期限就要到了,还要重新开始修,岂不是自找麻烦?大队领导也表示担忧:如果完不成这项任务,后果将不堪设想。但石绍波说,如果不重新修,即便完成了任务,中国工兵的形象也会受影响。“有损中国军人形象的事,我坚决不干”。

     

        由于要同时兼顾两条线施工,石绍波总是早出晚归,奔波于两个战场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石绍波带领的施工分队奇迹般地完成绥渔全线136公里和绥塔116公里的道路施工和升级改造,在利比里亚国土创造了奇迹般的“中国质量”、“中国速度”、“中国品牌”。

     

    “必胜克”的抢修方法

     

        一天深夜,工兵大队值班电话急促响起,联利团向中国工兵下达命令:由于突发暴雨、山体滑坡,绥德鲁至格林威尔50公里处,一条长五公里的土路严重损毁,致使数台联合国车辆被困途中,要求中国工兵分队火速驰援。

     

        石绍波带着35个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出发了。空中雷电交加,地面雨水滂沱。赶到事发地点后,眼前的场景令官兵大为吃惊:只见上百米的路段犹如“拧油条”般弯折起伏,深浅不一的大小沟壑将路面拦腰截断,被困车辆只能凭借车光灯与救援队沟通。石绍波一边指挥作业,一边带领测量组趟着没脚的泥水快速跟进,对受损路段展开测量评估。由于雨大风急,测量器材一次次被刮偏冲歪,石绍波便用肩膀顶着器材固定,用身体护着器材测量,这才得出准确的作业数据,为指挥导调机械和人工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尽管官兵浑身上下溅满泥水如“泥人”一般,但石绍波毫无惧色,带领官兵采取“加高路基”、“填挖深沟”等一整套“必胜克”抢修方法,一米、一米向前推进。3天鏖战,路段被全部抢通,联合国车辆全部获救。

     

    交出一份自豪“答卷”

     

        中国工兵不光会修路架桥,更是传播中利友谊的使者。

     

        2011年6月,国际难民署通报约有7万多科特迪瓦难民,涌入利比里亚绥德鲁市及周边地区避难。为帮助难民渡过难关,国际难民署在距绥德鲁市20公里外开设难民营。

     

        大雨将通往难民营的道路冲毁,世界粮农组织和国际难民署的车队被困途中,导致许多救援物资无法运抵难民区。联利团向中国工兵分队下达命令,同时国际难民署也向中国工兵发出请求,希望中国工兵分队前往解救。

     

        石绍波二话没说,带领警卫和施工救援分队迅速赶往事故地点。现场糟糕得超乎想象:先是两辆大型运输车陷入1米多深的泥浆中,随后又是两辆大车侧滑路旁,大量物资散落一地,将原本狭小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调来一台装载机,试图用钢丝绳将被困车辆拖出,可任凭装载机百般使劲,被困车辆纹丝不动。怎么办?“老外”无奈。大伙儿悬着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石绍波却胸有成竹。他命令救援分队先将道路两旁的杂草除掉,拓宽道路,然后调来两台挖掘机,从两侧清除淤泥,然后3台机械同时用力,把被困车辆一一救出。石绍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中国军人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信念,向祖国交出一份自豪的“答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