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艺坛杂议

    新华语片改变世界电影格局

    饶曙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20日   14 版)

        由于内地、香港、台湾和海外华裔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不相同,内地、香港、台湾电影市场的基本格局、观众群体及其观影习惯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无论是内地生产的华语电影,还是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生产的华语电影,很难同时在三地电影市场同时成功。当下华语电影的创作和生产从现实性层面、尤其是市场层面存在着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差异化存在,意味着差异化选择及其差异化发展战略。但是,从一个宏观的整体上看,内地、香港和台湾电影都在跨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更多的文化趋同,市场的相互融合度也在不断增强。

        截至2013年5月9日,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已经接近80亿元,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也令人欣喜。原来遥不可及的300亿元、500亿元甚至800亿元市场规模在可预见的将来完全可能实现。国产电影市场发展的空间已经打开,其发展潜力不可限量。13亿人口的市场,加上香港、台湾的区域性市场,提供了华语电影生存的巨大空间,足以支撑华语电影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也使之成为在市场空间和规模上能跟美国电影进行博弈的大电影市场。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只有美国的“好莱坞”的全球影响和印度“宝莱坞”的本土制作能力可以成为世界电影的两个中心。事实上,以两岸三地的整合为标志的华语电影,以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为根本立足点,同时以香港、台湾的区域性市场为两翼,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电影中心。如何将两岸三地的人才、资源更有效地予以整合,建构华语电影生产新模式并且形成更有包容性的新华语电影,最终形成一个无论在地理位置或历史文化方面都更接近、也更具有竞争力的电影市场,无疑是跨越华语电影初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未来的新华语电影是以中国思想文化为圆心,内地电影为第一半径,包括港台在内的华语电影为第二半径,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语电影创作为第三半径,三同心圆共同构成新华语电影的文化格局。在其外围则将是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多样性的文化相交织的电影产品,表现为世界范围内影片中形形色色中华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显然,这个格局的出现将会是世界电影史的重大事件,无论是经济学意义上还是文化学意义上,新华语电影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电影的版图。

        在电影全球化时代,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多元的文化诉求,新华语电影如何与西方主流电影进行平等对话,并与世界其他民族或国家的电影展开跨文化交流?新华语电影如何实现自身的超越,赢得跨文化范围内的认同?新华语电影如何实现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价值并实现文化产品的增值?新华语电影如何在跨文化中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形象、文化品牌?新华语电影在美学层面如何能为世界电影作出自己的贡献?最终,新华语电影能否形成无论是在工业层面、产业层面,并且在文化层面、美学层面都有自身特色的电影?

        我们这一代人遇到了历史给予的最好的机会,可以创造前人难以想象的新的历史。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创造一个无论在地理位置或历史文化方面都更接近、更具有亲和力、更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大华语电影市场,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也更具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新华语电影,最终建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与好莱坞比肩的华语电影。

        (作者为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