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张家港:

    教育均衡提升幸福指数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17日   05 版)

        在张家港,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大的投入给教育、最好的师资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有了迷人的现实模样。

     

        张家港的优质均衡教育正如它领先的经济文明、精神文明一样,对张家港人的高幸福指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家港市市委书记徐美健表示,从短板提升到整体提优、从硬件均衡到管理均衡、从师资均衡配置到学校特色发展,张家港用实际行动端平了教育均衡“这碗水”。

     

    同城化教育,实现“五个一样”

     

        “真是太好了,有了这张准入卡,我儿子就可以上公办学校了。”在张家港杨舍镇准入卡发放现场,新市民裔敏满脸喜悦。去年4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市民同城化待遇步伐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新市民子女享有优质平等的教育,明确规定在张家港连续工作或居住一年及以上的新市民,便可为其未成年子女申请入学。

     

        教育均衡,首先体现在公平。张家港市市长姚林荣告诉记者,在张家港,新市民子女和本地学生共享“五个一样”:一样免学杂费、课本费、讲义费、信息技术费等;一样乘坐校车且享受财政补贴;一样享受每生每年1200元的“阳光午餐”补贴;一样享有参加各项比赛、社会实践和评先评优等权利;一样根据中考成绩进入相应的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就读。

     

        规范和扶持外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2006年,张家港专门出台了《外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标准》,达到示范标准和合格标准的,分别按投入总额的20%、15%给予奖励。2009年,张家港市又出台文件,对教育质量达“优秀”和“良好”的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分别给予10万-20万元的奖励。

     

        因为强调普惠,张家港的新市民子女没有失学之忧。多年来,张家港义务教育年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全市无重点学校、重点班。

     

    让学生都能“上好学”

     

        走进张家港市塘市小学,一座座苏派风格的花园式建筑映入眼帘,优雅别致的庭院,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标准化的田径场,还有一间设施完备的微格教室,无一不挑战着记者的视觉神经。在这所占地4.9万平方米的公办学校中,外来人员子女比例超过了70%。

     

        昔日戴着“薄弱学校”帽子的农村小学,如今,在教育硬件和软件上,已基本能和城里学校“平起平坐”了,甚至有些超过了城里学校。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邵建华表示,教育均衡不仅要人人都能“有学上”,而且更要力求人人都能“上好学”。

     

        城乡教育的差距,在十年前的张家港一样存在。一项旨在“让所有偏远地区的老百姓都受益”的农村薄弱校改造工程在张家港启动,投资1亿元,全市20所薄弱村校于2006年全部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基本现代化。

     

        “短板提升”之后,张家港并未停下前进的步伐,“普及提高工程”拉开序幕。“十一五”期间,张家港投入8.2亿元,新建、改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所。仅去年一年,张家港就投资6亿多元,新建、改建学校12所。

     

    让教育资源在城乡无障碍流动

     

        张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长钱洁雅认为,教学设施的均衡是浅层次,教育均衡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均衡。张家港的做法实质上是让教育资源在城乡无障碍流动,畅通“养料”往薄弱校输送的“管道”。

     

        为给农村学校输入“新鲜血液”,2007年起,张家港规定,应届师范毕业生经公开招考录用后,一律到农村学校任教,没有一个人破例。

     

        为推进教育均衡,张家港还出台一个奇怪的“不平等”规定:农村骨干教师的工资要超过市区骨干教师的工资,农村学校工作的骨干教师奖励和津贴标准是城区骨干教师的一倍。

     

        2006年以前,暨阳湖实验学校是一所“差校”,2006年,张家港市教育局把全市最好中学之一的二中校长徐浩明轮岗到暨阳湖实验学校,当年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是实行校长轮岗制、提升改造薄弱校的成功典范。”钱洁雅告诉记者,至今已有30多位校长进行异地轮岗交流。

     

        “校长交流任职”、“组团支教”、“农村学校教师专项培训”等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使张家港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迅速崛起。(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