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8日 星期三

    防灾计划解危难

    金 磊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8日   12 版)

        联合国近年来公布的全球灾害数据表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高。如何将灾害化为教育?我们应当明白:天灾虽会因人祸而加剧,可并非所有大灾必酿大难。恪守“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减灾准则,将大大增加成功化解危难的几率。

        灾难可怕,更可怕的是无知,是对灾害的毫无警觉与防灾能力的欠缺。2011年1月13日,长沙西娜湾宾馆发生一场悲剧:一部电烤炉引燃被褥,有人闻到烟味向前台打电话预警,却未引起重视。火越烧越大,最终,一场过火面积不大的火灾,却夺去了10条性命。

        还有很多施救不当反害自身的案例:2010年1月至11月,我国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化的事故有40起,最初涉险62人,最终死亡166人。2010年,大连“1·4”窒息事故的8名亡者中,竟有7人是盲目施救者;2010年11月13日,南京某管道井检修时发生意外,死亡的4人中,3人为施救者。再看十多年前的美国纽约,“9·11”事件发生后,搜救部队火速抵达双子大厦,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消防员必备的氧气瓶,然后再开始工作。这些事实,从正反两面证明了科学救灾、周密计划的必要性。

        如果我们重视防灾文化,开启民众的应对之智,公众面对不测就可能自行应急、转危为安——

        同样是长沙“1·13”大火,身处火场的小李和女友小刘感受到火情,当即拨打火警电话,然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椅子猛击防盗窗,钻出室外,顺着宾馆外墙排水管道成功逃生;

        2010年10月13日夜,智利圣荷塞铜矿33名矿工井下被困69天后成功获救,创下了在地下生存时间最长并获救的世界纪录。在这生命奇迹面前,最可借鉴的是政府周密的应急救援计划——除了物质援助,还安排了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的“双重救援”对策。矿工们在井下积极有序的自救措施也功不可没。例如,当他们在井下找到10罐金枪鱼罐头等少量食物时,领头人严格要求每人在48小时内只可分到“矿泉水瓶盖大小”的一份鱼肉食品,并要求所有人都拿到食物后,才能一起吃。矿工们各司其职,记日志,清理碎石,讲笑话解闷,坚持到最后安全升井。对此,美国《华尔街日报》评价说,智利成功的救援公式是:“75%的科学加上25%的奇迹”……

        种种事例可证:灾难中任何一次成功的逃生,绝非一时侥幸或“脑筋急转弯”,它必然源于安全文化知识的长期积累。安全文化有巨大的力量,它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激发出应对灾难之智。因此,我们的防灾宣传与教育不能纸上谈兵,只有加强城市应急管理以及对应不同灾种的防灾教育,让广大民众获取防灾真知,在演练中成长,在实践中预防,才能变“被动救灾”为“主动救灾”,让灾难在人的智慧面前低下头颅。

        (作者为北京减灾协会副会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