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3日 星期六

    见仁见智

    书价为什么这样贵?

    袁跃兴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3日   09 版)

        2012年全国图书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整体图书市场的新书平均定价高达52.23元,其中文艺类新书平均每本更是高达85.81元。如同市场上的其他商品在涨价一样,书的价格也是一直在走高,而且渐渐超出人们的心理预期,以致有人预言,中国大陆的图书像港台那样定价突破百元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

        这引起一些普通读者的抱怨,他们质疑:前几年还能看到十几、二十几元的书,现在则很难见到低于30元的图书。按理说,如今,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成本的降低,应该使书价降低,但现在的书印得越来越精美,纸张越来越厚,字体越来越大,再加上精美的插图,几十块钱一本,价格不菲,让人望而兴叹。

        与来自民间的这些读者的声音不同,众多书店、出版社却是大呼“被涨价”,有的业内人士认为“与欧美、港台等地比较,中国内地图书真的不能用‘贵’这个字来形容,较之其他商品价格的增长,书价涨幅是相对滞后的。” 两种声音,矛盾、对立,读者是站在维护自己权益的立场上看问题;图书出版商维护的却是行业利益和自己企业的利润,双方的看法自然南辕北辙。那么,无论是市场的调查数据,还是大众读者的实际感受,都证明了为什么图书的价格越来越高呢?

        从读者的角度说,书价上涨如果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是能够被理解和接受的。然而,图书出版中却普遍存在着图书包装无度、定价没谱的问题,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掩藏的是对最大利润的追求。而那些所谓的“精装书”、“黄金书”、“贵族书”,更是扰乱了图书市场,让读者不堪重负。所以说,现在的书价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定价问题,也不能反映读者对书价的心理预期,书价问题当中已包含了道德因素。图书出版中出现的职业道德问题,是书价过高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许多业内人士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中国书价的不合理恰在于其定价机制。它的不规范、不严格,使得一些书商浑水摸鱼,虚高定价,恶意竞争,愈加使读者觉得书贵得没谱。

        事实说明,书价在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一部名著《悲惨世界》,上下两册,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三次,定价分别为2003年32元,2006年49.8元和2010年52.1元,进入2012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该书价格已高至98.6元。岳麓书社初版《曾国藩全集》时定价598元,现在再版书价已经抬升到1980元。

        书价高是作家文人、普通读者一直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要面对的客观现实。这让人想到,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曾到杭州旧书店去买旧书,鲁迅感叹“杭州旧书店的书价比上海的高……”张恨水一生写了大量的小说,虽有一些稿费收入,但他却时常感到,“稿酬如此之低,而书价却又相当高。因此,想买些新出版的书充实自己也有困难……”至于说到现存的宋版书、明版书以及其他善本、珍本和孤本图书,更是价格不菲,不过它们更多的是作为藏书家收藏的对象,很少被阅读。

        那么,书的价格趋势应该是怎样的?一本书的价格,应该和它的文化价值相符。书价与书的价值,应该成正比。那些洛阳纸贵的传世之作,爱书者是不会在意它的价格的。总之,书价应该力求与读者的接受能力、书的文化价值和图书出版商的利润协调起来,达到多方共赢,这才是社会各方共同期待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