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3日 星期六

    文化记忆

    徐荣奎:京剧舞台上的节振国

    凌鹏程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3日   09 版)

        半个世纪前,河北省唐山京剧团根据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的事迹创演了现代京剧《节振国》,在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得成功后,演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十几个剧种的30多家院团争相学演,后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

        电影版《节振国》中的节振国由唐派艺术传人、著名演员张海涛扮演。张系唐派艺术创始人唐韵笙之女婿,深得乃翁艺术真传,身段漂亮,扮相英武。但鲜为人知的是银幕上的节振国形象由张海涛扮演,可承担节振国唱腔及对白的却另有其人,此人即是著名演员、亦是唐韵笙亲传弟子徐荣奎。

        其实,在搬上银幕之前,该剧从1958年问世截至1964年参加全国会演,在舞台上演出已超百场,其中很长一段时间一直由徐荣奎主演。后由于健康原因,徐荣奎逐渐退居幕后,承担起唱腔设计及行政领导工作(时任唐山京剧团团长)。

        徐荣奎,北京通县左家庄人,早年入尚小云先生创办的荣春社学戏,向著名老生教师蔡荣贵学了《珠帘寨》、《卖马》、《打金砖》、《马义救主》等戏,很快就成了荣春社的尖子。出师后奔波于德州、太原及江、浙两省各地。1946年初进上海,拜唐韵笙为师,学了《刀劈三关》、《徐策跑城》和《走麦城》。1955年加入唐山京剧团。

        唱工好,戏路宽,精于唱腔设计,是徐荣奎三大艺术特点。

        徐荣奎早年学唐派,但又不拘泥于一派,而是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放眼各家,融会贯通,广采博取,为己所用。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在《斩经堂》、《清风亭》中,他继承了余派演唱富于韵味,讲究四声的特点,既舒朗流畅,又苍凉委婉;在《徐策跑城》、《宋江杀惜》、《夜审潘洪》中,我们又分明看见了麒派注重刻画人物、细致逼真的艺术特点;在《甘露寺》、《淮河营》中,他的演唱大胆吸收了马派潇洒飘逸的特点……

        徐荣奎堪称艺术上的多面手,文武昆乱不挡。他本工文武老生,常演《甘露寺》中的乔玄,《天波杨府》中的寇准,《淮河营》中的蒯彻等,这些人物以唱工取胜。但他的武老生戏也出手不凡,上世纪50年代他排演了汪(笑侬)派戏《刀劈三关》,剧中他演雷万春,演唱刚劲高亢,激奋昂扬,演唱中做绕髯、抓髯、甩髯等表演,把人物痛失二子,又遭迫害时的悲愤心境,表现得极为传神。“白发银须威风凛”一段,唱得八面威风,刀花、拧腰、踢腿、高抬腿、背刀、亮相一气呵成,勇猛中见沉稳,既干净又漂亮。每演至此,台下必是满堂彩。此剧曾在天津共和剧场连演半个月,受到天津观众热烈欢迎。

        而他在现代戏的舞台实践中,同样显现了一个优秀演员的非凡功力。如《春雷》中的潘大爹,《林海雪原》中的蘑菇老人,《杨力贝》中的杨力贝等,尤其是众所周知的《节振国》一剧,更称得上是徐荣奎表演艺术上的一次飞跃。

        徐荣奎以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多年的艺术积累,为多部新剧目设计唱腔,如《春雷》、《破浪前进》、《林海雪原》等。尤其在《节振国》一剧的唱腔设计上,他借鉴了许多传统剧目,既保持了京剧的传统韵味,又大胆创新。这些创造均收到了较好效果,为京剧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 

        令人痛惜的是,这样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却于文革中被批斗致死,年仅44岁。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唐山京剧事业的一个无可挽回的损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