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曾经亲历过“雷锋”时代的人越来越多地苍老,当人们的生活形态越来越多元,当半个世纪的时间已经成为往昔,当我们第50年全国性地面对“雷锋”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停下来思考一下,“雷锋”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又如何能穿越50年的时光,回到“雷锋”诞生的时刻?
纪录电影《永恒的雷锋》所做的,就是带领人们一起回到那个起点——在那时,“雷锋”仅仅是雷锋,一个生命在22岁就戛然而止的年轻人。
影片从毛泽东主席为“雷锋”题词、引发全国性学习“雷锋”热潮的那个时刻入手,在90分钟的时间内,将影片分为历史和现实两个时间维度。
在历史维度中,本片编导通过一个个疑问,带我们回溯雷锋短暂的一生——雷锋是谁?他究竟有怎样的童年?雷锋的名字究竟如何得来?他为什么要更改自己的名字?雷锋的事迹为什么让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如此关注?“雷锋精神”如何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广为传唱的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编导用平实的笔调带领观众一步步深入到那个时代,唤醒人们对于“雷锋”的集体记忆。
在现实维度中,编导又选择了众多广为人知的“雷锋式”人物——被誉为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代表的郭明义、有“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之称的吴孟超、在贵州支教37年的徐德光、为大山深处的人们默默传递信息的邮递员王顺友、被誉为“蓝领专家”的孔祥瑞、多年捐资助学的“最美洗脚妹”刘丽等等。通过对这些人物故事的讲述,影片一遍遍追问着雷锋精神的当下意义——这些人与50年前的“雷锋”究竟有何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当时代发生改变的时候,支撑这些人默默付出的信念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以往忠实记录“雷锋”生平、反映“雷锋精神”的纪录片,纪录电影《永恒的雷锋》将历史维度的雷锋与现实维度的先进人物不断进行平行交叉叙述,在回溯历史、展现美好的同时,影片也在不停地拷问着现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些曾经在雷锋日记中出现的带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文字,曾经深深烙印在民族的记忆中,然而,50年之后,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贯穿影片始终。
纪录电影《永恒的雷锋》编导组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使得影片从始至终都带着年轻的气息,他们试图在90分钟的时间内寻找那个鲜活的“雷锋”,寻找“雷锋”存在于现代的意义。或许,在他们看来,“雷锋”本就该如所有人一样,只是一个做过好事的“普通人”。
22岁就离开我们的雷锋,如今已经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生活了整整50年,如果雷锋日记能一直写到今天,“雷锋”该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谁又能想象,72岁的“雷锋”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